資訊
分享到 0

蕪湖經濟發展新動能路徑思考——在“挖掘和培育蕪湖經濟發展新動能”專題研討會上的講話

(作者:興業銀行蕪湖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程然)

蕪湖經濟發展正處於加速起跑期,2021年經濟總量突破4000億元,增長11.6%,居長三角第1位,2015—2021年在全國333個地級市排名由75位上升至58位。2010—2015年佔安徽省全省比重超過10%,2016—2020年速度放緩,經濟體量佔全省比重回落到10%以下,2021年回到10%以上。

安徽的經濟在加速發展,蕪湖如何更加快的發展?新動能在哪?如何從體制、機制、資源結構性要素上保障這些新動能非常關鍵。

“一潭死水不活”,我們經常把一個城市的發展形象地評價為有沒有“活力”?而活力的來源一看有沒有動能、二、看能不能流動。

我代表銀行到一家生産製造型企業,通常會問這三個問題:銷售市場情況如何?物流情況如何?上游供應情況如何?

因為銷售市場決定著生産製造的需求,不僅看現在,還要看未來的趨勢;蕪湖市企業的銷售市場,大多已經不局限于本地銷售,全國市場甚至國外市場比比皆是,那麼物流的方便程度以及物流成本,基本成為生産製造型企業持續發展的“剛性問題”;還有一個“剛性問題”就是上游供應的“可獲得性”和獲得成本。

一家企業如此,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亦如此。

蕪湖市,目前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是製造業,一方面依託于做大做強4個傳統支柱産業(汽車及零部件、材料、電子電器、電子電纜)的産業鏈,一方面招商引資開闢新的産業賽道,精力主要放在百億級項目、産業鏈核心環節大項目上。實際上,這就是一家“超大型的生産製造型企業”。

對照我前面三個問題:銷售市場情況如何?物流情況如何?上游供應情況如何?顯然,作為一個“超大型的生産製造型企業”的蕪湖,不可回避一個“貿易”問題。如果把生産製造比喻成人的肌肉,貿易就是人的氣血。氣血迴圈不暢,肌肉再發達也不能持久。

由此,提示我們兩點:一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氣血基礎十分重要,二是不僅要重視外在的肌肉,如果要長期健康性的發展,更要重視內在的氣血。所以,蕪湖的新動能除了在第二産業上選好賽道,做大做強産業鏈、産業群,還需儘快思考“經濟發展的貿易氣血”的課題。

我把“經濟發展的貿易氣血”提煉為兩個最重要的方面: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結合蕪湖的情況,展開説一下。

貨物貿易有兩個最重要的價值體現,一個是貨物流動,一個是産業鏈金融。

上游原材料、半成品、重要零部件要進得來,産品要出得去。這是貨物流動。這也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資源結構性要素上的競爭力。

不是説把一條産業鏈上的所有企業聚集到一個城市就是有好的貨物貿易,關鍵的評價標準是物流的效能和物流成本。

我國雖然是交通大國,但是物流成本佔GDP水準大概15%,而美國只有GDP的7%,歐洲、日本為6%-7%,甚至東南亞發展中國家也只有10%左右。對企業來説,節省物流成本是一個很大的“誘惑”。做個比較,鐵路運輸成本是高速公路成本的1/3,如果將鐵路線延伸至各類産業區,打通鐵路運輸“最後一公里”,將會給企業帶來多少物流成本節省的利潤?如果配合現代化工業網際網路的物流、供需資訊統籌管理,原材料、半成品、重要零部件統一在一個貿易平臺上進行供需調度,物流效能是不是大幅增加了?

那麼,誰去建設鐵路運輸或者貨物管道運輸的“最後一公里”?誰去建設一個統一的貿易平臺?這是不是一個城市管理者需要謀劃的事情?

蕪湖市地理區位優勢明顯。與省外諸多城市相比,國家戰略疊加優勢左右逢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等。在省內城市中,蕪湖是安徽開埠最早的城市,“空鐵水公”齊備,蕪宣機場直飛國內20多座城市,還將開通國際航線,3條高鐵穿境而過,比省會合肥還多了一個長江沿岸,蕪湖港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加上一個蕪湖自貿區,如何建設一個“空鐵水公”多式聯運系統,既有無縫連接的交通硬體,又有數字化資訊指揮、資源優化配置軟體,再有海關、倉儲、稅收、保險、跨境、電子商務等等更具國際化、法治化、公開化的服務貿易。那麼,蕪湖市的貨物貿易樞紐格局是不是著眼于起自長三角、中部城市群,面向全國、國際更大的範圍?是不是以貨物貿易轉硬體競爭力帶動第二産業的發展?

貨物貿易的第二個價值體現是産業鏈金融。産業鏈金融是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結合。産業鏈上大大小小的金融結算網就像一個人的血管和毛細血管。中小企業為什麼融資難?是因為我們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背書系統。

信用背書系統是什麼?一個是資訊可驗證可追索,一個是信用徵信社會化應用。如何做?是要建設一個完備的依託于貨物貿易的資訊系統;以及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經濟的機制。

因為在産業鏈中供需中,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不平等”地位,自然産生資金結算(比如資金支付)的“不平等”地位,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的賬期比大企業長,獲得資金的資金成本遠高於大企業。那麼,依託于貨物貿易的資訊系統建設和信用經濟的機制系統建設、對中小企業保護性的資金結算産業化法制機制管理,就尤為重要。解決好産業鏈上的“毛細血管——中小企業”的健康長期發展,才能保障“萬眾創業”,給一個産業鏈的“肌體”源源不斷地補充營養。

這是不是一個城市管理者需要謀劃的事情?

再展開説下服務貿易。服務貿易是圍繞貨物貿易的。我國是世界第一的進出口貿易國,本身貨物貿易帶動的服務貿易空間巨大。而蕪湖市地理位置優越,“空鐵水公”齊備,又有得天獨厚的自貿區政策。

當前全球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比例大概是3:7,蕪湖市遠沒有達到這個比例。蕪湖市的服務貿易體現在勞動密集型,而離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的轉型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作為新動能議題,我強調智慧財産權保護,“科技是第一生産力”,智慧財産權作為一種財富和資源,蕪湖市可以更旗幟鮮明的搭建保護體系,比如“智慧財産權保護清單”。在智慧財産權協同保護機制、司法保護能力、國際化合作等方面領先其他城市做更進一步的法治化、機制化探索。

另外,智慧財産權的轉化的體制機制安排,也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新的動能。比如,如何做好高價值智慧財産權的培育和産出、長三角智慧財産權一體化、海內外智慧財産權交流?如何建立智慧財産權的市場化機制?“智慧財産權的50%歸原始發明人,25%歸投資者,25%歸有能力將專利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人”,這種嘗試性安排能不能實現?為什麼這樣考慮呢?現在的智慧財産權轉化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資本,資本不知道既能促進科技進步又能夠落地市場的智慧財産權在哪?(這是我們現在的資訊平臺建設不足);另一個,是有能力轉化的人既沒啟動資金又缺少成果的股權激勵。如果讓科研人員自己去籌資、去做市場轉化,大多數是不現實的。

除了智慧財産權保護,圍繞貨物貿易做好服務貿易的工作,蕪湖市有自貿區的政策優勢,能不能在跨國運輸、貨物保險、貿易結算清算、法律服務等服務上更有作為?能不能在海關政策、稅收政策、企業準入政策、跨境金融政策上有所創新探索?再配套教育培訓、衛生醫療、文化創意、科研創新等,打造一個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智慧財産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勞動權利保護、競爭中性、數字貿易、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發達、文化宜居的國際化、法治化、公開化的自貿區。

總結來説,蕪湖的新動能,除了生産製造以外,氣血要足、氣血要暢,因而貿易不可忽視。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任重道遠;但是蕪湖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歷史機遇,又凸顯其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