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黟縣洪星鄉:黨建引領讓撂荒地“滿綠復活”

“今年,我們積極動員農戶對撂荒地自行復耕,對因勞力不足等沒條件復墾的土地,引導種糧大戶、合作社流轉集中整治,確保紅光村撂荒地得到全面整治,糧食面積得到穩定增長。”黃山市黟縣洪星鄉紅光村黨支部書記金玉琴説。

在2022年撂荒地摸排中,洪星鄉紅光村摸排出17畝無人耕種的撂荒地,在洪星鄉黨委的支援下,紅光村經濟聯合社將這17畝撂荒地一次性流轉,與七約農場簽訂協議,進行黑米標準化種植,保證撂荒地整治順利開展。

同樣撂荒地“滿綠復活”的場景正在同川村上演。2022年初,同川村黨支部深入開展撂荒地整治,先後盤活閒置土地60余畝,進行茄子、辣椒、四季豆等蔬菜試點種植,吸引到該村包括種植大戶汪躍平、汪新民在內的4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蔬菜種植基地建設,帶動周圍及本村剩餘勞動力近100人。據了解,同川村蔬菜憑藉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品質,一上市變成了“搶手貨”,目前已經接受來自江浙等地客商共計7家、近180000斤的蔬菜訂單。

“在開展撂荒地整治時,我們推行了‘代耕代種’模式,堅持遵循群眾意願。”洪星鄉黨委副書記白金鏢介紹,沒有勞動力,不願意自己耕種的群眾,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對土地進行復耕復種。第一,是交由鄰里代耕代種,收穫的糧食歸鄰里自己所有,第二,是由村集體將撂荒地收歸集體代管,統一耕種,代管土地採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合作社負責農資和産品銷售,最終收益由村集體、合作社、農戶三方所得。

據悉,截至目前,洪星鄉通過村黨支部流轉、代種、代管等模式,盤活整治撂荒地90余畝,以務工、訂單農業等方式帶動農戶80余人增産增收,促進紅光村、大星村等村級集體經濟增收近10萬元,下一步,該鄉將持續推動撂荒地整治工作,深挖土地潛力,保障糧食生産安全,激活鄉村發展動能,為鄉村振興賦能增色。(文/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