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分享到 0

安徽:“三重保障” 確保病有所醫

“三重保障”是什麼?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醫療保障是重要一環。脫貧摘帽後,醫保政策有什麼變化?

近日安徽省正式公佈的《鞏固拓展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按照“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分類管理、分層保障”的要求,調整現行健康脫貧綜合醫療保障政策,在堅持基本醫保制度普惠性保障功能的同時,增強對困難群眾基礎性、兜底性保障,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援脫貧攻堅向統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常態化保障平穩過渡。

具體是哪三重保障制度呢?

第一重是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體參保人員,包括特困人員、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享受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第二重是大病保險。大病保險報銷政策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給予傾斜支付。

第三重是醫療救助。救助對象在參保地定點醫療機構或按規定轉診異地就醫(急診、搶救除外)發生的住院及慢特病門診合規醫療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報銷後的個人自付仍然較重的按規定給予救助。

《方案》明確,堅決治理過度保障,嚴禁超越發展階段、超出承受能力設定待遇保障標準,全面清理不可持續的存量過度保障政策,杜絕新增待遇加碼政策,堅決防範福利主義。省鄉村振興局負責人表示:“此次政策調整,旨在調整健康脫貧綜合醫療保障政策等脫貧攻堅期內的超常規措施安排,發揮三重保障制度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等的梯次減負作用。”

具體能報銷多少?

實行三重保障制度後,醫療費用具體怎麼報銷?

根據《方案》,首先,重點發揮基本醫保的保障功能,實現基本醫保應保盡保、統一保障,參保居民在縣域內就診發生的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穩定在70%左右。其次,提高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能力,大病保險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和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傾斜支付,較普通參保居民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繼續取消封頂線。最後,發揮醫療救助托底保障作用,對救助對象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報銷後個人自付的合規醫療費用按規定給予救助。

在醫療救助方面,特困人員、低保對象醫療救助不設起付線,返貧致貧人口起付線為1500元,防止返貧監測對象醫療救助起付線3000元;特困人員救助比例不低於80%,低保對象救助比例不低於75%;在起付線以上,返貧致貧人口救助比例不低於70%,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救助比例不低於60%。門診慢特病和住院共用年度救助限額,最高5萬元左右。救助對象經三重保障制度支付後個人負擔仍然較重的,各地還可以給予傾斜救助。具體的救助起付線、救助比例、年度救助限額由各市根據醫療救助資金情況確定。不難看出,現行政策在堅持醫保制度普惠性保障功能的同時,依然增強了對困難群眾的基礎性、兜底性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穩定脫貧人口不是“政策全脫”,在按規定享受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待遇之外,確因高額醫療費用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可以申請享受醫療救助。

門診費用怎麼報銷?

生病了沒有住院只在門診看病買藥,能夠享受到醫保報銷嗎?

省醫保局待遇保障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包括穩定脫貧人口、醫療救助對象在內的所有參保居民,可以按規定享受到普通門診、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專項保障和慢特病門診報銷,具體包括:

一是普通門診。在參保縣(市、區)域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就診發生的政策範圍內普通門診醫藥費用,基本醫保按不低於50%的比例報銷,由各地根據基金承受能力設定報銷限額。

二是“兩病”門診。患高血壓、糖尿病但未達到慢特病認定標準的參保居民,在縣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門診購買的政策範圍內降壓、降糖藥,基本醫保按不低於50%比例報銷,分病種設定報銷限額,還可以按長處方(慢病處方開藥量可以延長到3個月)結算。

三是慢特病門診。參保人員患有63種慢性病、特殊病達到認定標準的,在確認的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政策範圍內門診醫藥費用,一個年度內比照一次住院保障的政策處理,分病種設置起付線、報銷比例和年度支付限額。

調整後保費交多少?

醫保政策調整後,要交多少保費?哪些人可以享受資助?

根據《方案》,安徽省調整城鄉居民醫保參保個人繳費的資助政策,醫療救助對救助對象給予分類資助,未納入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範圍的穩定脫貧人口不再享受醫療救助資助參保。

2022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籌資標準為900元,其中財政補助580元、個人繳納320元,個人繳費部分的參保資助政策已經調整為“185”。

“1”是指特困人員,個人繳費部分的320元由醫療救助資金會100%資助,自己不用出一分錢。“8”是指低保對象,個人繳費按80~90%定額資助,自己按不超過65元繳費。“5”是指監測人口,個人繳費按50%定額資助,自己按160元繳費。

穩定脫貧人口,將和其他城鄉居民一樣,享受普惠性的580元財政補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