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科技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

安徽省聚焦打造“三地一區”,著力加快科技創新攻堅力量和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體系建設,奮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攻堅突破成效明顯,區域創新能力繼續居全國第8位,連續10年保持全國前十位。

去年安徽省經濟總量邁上4萬億元臺階,實現“量”的跨越和“質”的提升,科技創新正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招”。

新機制助推科技攻堅

“重大科技項目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抓手,在實踐中還需要持續改進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進一步釋放重大科技項目的支撐引領作用。”全國人大代表金葆康表示,要進一步健全技術攻堅組織管理機制,選拔領頭羊、先鋒隊,提升科研攻關的精準性,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試點推行科研管理“綠色通道”、科研經費使用“包乾制”、財務報銷責任告知和信用承諾制。

安徽省改變傳統的項目組織管理方式,自2021年起在省科技重大專項中設立“揭榜挂帥”類專項,構建“企業出題、政府立題、院所答題、市場閱卷”的科技攻關制度,誠邀各路英才來皖領銜挂帥,以解決制約當前全省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面臨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支撐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這些被成功揭榜的項目都是制約當前安徽省高新産業和戰新産業及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緊迫、最關鍵的技術難題。最終,擇優立項9個“揭榜挂帥”項目,共吸引全國10個省、30多家單位參與。其中“超導量子計算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項目,將研製100位至200位超導量子電腦極低溫微波信號傳輸系統,打破依賴進口格局。

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全國政協委員鄭永飛對此非常贊同,他表示,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實施先進技術幫扶,促進激勵企業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鄭永飛建議,推動企業之間融合先進技術,通過組建産業鏈技術聯合體、産業技術推廣中心、産業技術更新換代聯盟等創新機構,組織吸納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參與技術優化,聚焦成熟技術、行業共性技術、“卡脖子”技術,面向産業技術難點和制高點研發先進技術,建立項目來自企業、平臺建在企業、成果對接企業、人才服務企業的科技資源配置機制。

目前,安徽省科大訊飛等科技領軍企業組建了創新聯合體,開展共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過持續開展科技攻關,突破了一批重大技術瓶頸,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全省12項成果獲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

省科技廳負責人表示,今年將聚焦制約安徽省十大新興産業發展“卡鏈”“斷鏈”産品和技術,進一步完善“揭榜挂帥”、定向委託、競爭賽馬等機制,擴大優質科技成果供給。充分發揮創新聯合體的牽引作用,聚焦十大新興産業,支援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承擔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

新平臺保障成果涌現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彭壽表示,安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佈局省份,近年來誕生不少重要科技創新成果,為提升我國科技實力作出了安徽貢獻。“接下來要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立足大校大院大所聚集優勢,規劃建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圍繞設施集群建設,匯聚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産業孵化、科技服務、生活服務等創新元素,用好大科學裝置等有利科研資源,努力點亮更多‘科技樹’,用科技創新的實際成效為一域爭光、為全局添彩。”他説。

去年,安徽省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安徽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支撐,以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科技創新攻堅力量和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體系“一地兩體系”為主線,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打造戰略科技力量,深入推進實施專項行動服務保障國家實驗室建設;打造深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改革示範區,在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等方面多管齊下,形成覆蓋創新要素全鏈條的政策體系;打造高段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交易盛會”和科技金融賦能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加快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著力打造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全國人大代表盧平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大對青年科研人員支援力度,讓各類人才潛心鑽研、盡展其能”這句話印象深刻。盧平建議,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加大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形成一支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於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此外,還要努力創造環境和條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職業資格認定認可、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讓廣大人才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科研工作。

據悉,近年來,安徽省持續推行“人才團隊+科技成果+政府參股+股權激勵”引才模式。截至目前,該模式已累計扶持320家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皖領辦創辦企業,其中1家成功登陸科創板、2家上市在審、190家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14家入選“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榜單”,成為安徽開展“雙招雙引”、打造“三地一區”的金字招牌。

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成各類國家級研發平臺210家,“一室一中心”32家,省重點實驗室171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12家,院士工作站72家,安徽已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佈局的重要省份。

新導向加速轉化落地

在新經濟增長動力驅動下,數字化、智慧化、網路化成為中國製造業的熱點,工業網際網路和智慧機器人的大規模推廣應用是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建議加大對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智慧機器人等核心技術的攻關,強化和加大該方向國家重點研發攻關重點專項。同時,要重視實際應用,確保科研成果轉移轉化走完‘最後一公里’。”全國政協委員許禮進説。

在做好原始創新“最先一公里”的同時,安徽省還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最後一公里”的工作,促進科技創新勢能加速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為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和成果轉化積極性,安徽省組織開展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實施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試點工作,實行項目負責人承諾制,取消預算編制要求;選擇安徽農業大學等5家單位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安徽省率先出臺省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完成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安徽)中心組建方案,組織實施長三角科技創新聯合攻關項目19項。蕪湖、馬鞍山通過科技部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驗收。支援高新區高品質發展,10家高新區進入全省開發區綜合考核評價30強,佔全省省級以上高新區的一半。指導合肥國家高新區“一區多園”建設和未來産業發展,超前佈局量子科技及人工智慧、未來能源、生物醫藥等“4+X”未來産業。

今年是“一地兩體系”建設的攻堅之年,省科技廳負責人表示,將加快建設科技創新攻堅力量和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體系,推動更多成果在安徽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促進科技創新勢能加速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新動能,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經濟強的創新安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