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滁州市來安縣汊河鎮:“小網格”撬動“大治理”

滁州市來安縣汊河鎮以“黨建+”為抓手,結合社會階層多樣化、利益訴求複雜化的社會治理現狀,全面推廣“支部+網格”模式,通過在網格中建支部、配力量、搭平臺、強服務,進一步優化組織設置、強化組織功能,跑出了社區治理的“加速度”,做到了讓城市環境更美,功能品質更優,文明意識更強,幸福指數更高。

完善基層組織設置形式。建立網格化體系,將黨支部建設與網格化社會治理有機結合,形成“鎮黨委—村社黨(總)支部—網格黨支部—村組(樓棟、黨小組)”四級聯動的組織體系。由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擔任三級網格支部書記、網格長,整合“兩小組長”、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等力量組建專兼職網格員隊伍;推行網格支部書記和網格長“一肩挑”,實行黨員和網格員“雙培養”。推行標準化建設,將“網格+支部”作為各村社黨建重點任務,同步納入年度述職和綜合考核,並從組織架構、隊伍建設、運作機制、服務保障、活動開展等多個方面設立標準,要求網格員每天深入網格開展資訊採集、隱患排查以及矛盾化解等工作,實現黨員“沉在一線、幹在一線、作用發揮在一線”。目前,汊河鎮將全鎮劃分為66個農村網格和52個社區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了1-2名熱心公益、群眾公認的無職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5個社區已組建15個網格黨支部,76名鎮幹部及65名城管隊員全部編入社區網格,累計深入居民家中查民情、問民需、分民憂、解民難450余人次,收集居民意見建議87條,解決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39條。

創新設立作用發揮平臺。開發“黨建+網格化”智慧雲平臺,網格員通過下沉網格將收集到的群眾訴求、發現的城市管理問題通過手機端網格要素通APP及時上報,平台中心第一時間分派至各相關職能部門,實現24小時受理矛盾糾紛、治安隱患、民生服務等事件舉報,為基層治理快速決策、網格一線精準服務提供支撐。目前,該平臺累計受理事件數426條,已完成處置401條,群眾回訪滿意率達95%。建立“大黨委”機制運作平臺,轄區12個共建單位與社區實行黨建任務“雙清單、雙認領”制度,有效地整合社區和共建單位的黨建、教育、醫療、文化等各類資源服務社區,各社區與共建單位簽訂設施場所共用協議,通過免費使用、預約使用、付費使用等方式,將各類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健身房、舞蹈室等向轄區黨員群眾開放,通過豐富多彩的網格活動,實現由“虛共建”向“實聯繫”轉變。截至目前,52個社區網格累計開展“週末課堂”、愛心義診、書法繪畫、防災減災等共建活動30余次,服務群眾達1200余人。

拓寬思路優化服務功能。“紅色騎手”,使命必達。自“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汊河鎮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們紮實落實“網格連心、組團服務”工作,全鎮118個網格共配備電瓶車103輛,網格員化身“紅色騎手”,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訪談、集中座談等形式,收集群眾“訂單”500余個,幫助解決近1000個“民生小事”。“紅色騎手”的速度,體現的是民生服務的溫度和厚度,通過“紅色代辦”變“群眾跑腿”為“黨員跑腿”,解了民憂、暖了民心,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縮短了為民服務的半徑。立行立辦,迅速處置。網格化管理緊扣“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最快速度解決問題”目標,快速地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實現有問題及時發現、有矛盾糾紛及時化解、有需要服務及時到位。例,網格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海棠苑小區東側一個窨井蓋破損,周邊住戶人來人往,尤其小朋友很容易掉下去,安全隱患亟待解決。網格員第一時間上報,平台中心接到“急診”後,立刻安排了專人到現場查看並進行更換,及時保證了居民的通行安全。從上午發現問題到迅速決策到下午解決問題,一個“快”字,貫穿處置網格工單的整個過程。聯合聯辦,高效處置。在日常工作中,佔道經營、拆除違建、交通安全等問題,都需要打破部門之間條塊壁壘,將各種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強大合力,提升基層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準,讓小網格變得真管用。例:網格員在巡查時發現,汊河鎮東大街廢品回收站存在私自回收、拆解報廢燃氣鋼瓶現象,網格員立即將情況上報至平台中心,經研判,由分管負責人協同城管、安監、市場監管等人員檢查了這家廢品收購站,共查扣4隻燃氣瓶,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文:吳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