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全面強化“兩個堅持” 全力實現“兩個更大”

奮鬥創造歷史,實幹成就未來。走過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2021年,安徽經濟社會發展收穫滿滿,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迎來實現新的更大發展的關鍵時期。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安徽省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發揮好安徽省歷史人文、科技創新、製造業基礎、地理區位、綜合交通、生態環境等優勢,以“進”的姿態守牢“穩”的底線,在安徽奮勇爭先、跨越發展的征程上取得新進展。

出席省兩會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們表示,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的諄諄囑託,全面強化“兩個堅持”、全力實現“兩個更大”,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産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共同譜寫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篇章。

站上更高臺階 迎來更大發展

近年來,安徽奮力拼搏,經濟發展走過了一段昂揚向上的趕超之路。2021年,安徽經濟總量預計突破4萬億元,每人平均生産總值預計突破1萬美元,跨上了一個標誌性臺階。

出席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倍感振奮。大家認為,安徽發展實現了能級之變、位勢之變、創新之變、風氣之變,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臺階,獲得了許多過去想獲得而沒有獲得的機遇,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疊加,賦予安徽發展磅薄勢能。我們要搶抓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省人大代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公司董事長楊軍表示,要加快轉變思想作風,特別是政府職能部門要增強改革進取的精神,推動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加快落地。既加強基礎研究、佈局長遠,又著眼現實需求,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更好地發揮創新的第一動力作用。在“走出去”開發境外礦産資源的同時,有序開發、合理利用好國內礦産資源,為保障戰略性礦産資源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撐。

實現宏偉目標,就必須直面種種困難和問題。儘管安徽發展已經有了更好的基礎,但橫向比特別是在長三角區域內比較,依然存在綜合實力不強,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高,開發園區單位産出較低,每人平均教育投入、每人平均醫療資源、每人平均文體設施不足等問題。

省政協委員、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姝文表示,目前安徽省高等職業教育現狀與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現有高職院所普遍規模偏小,教育投入分散,難以做大做強。領軍院校缺乏,職業本科亟待突破,高職專業設置同質化現象嚴重,且與地方經濟結構不相適應。”王姝文認為,要深化“政行企校”合作,提升職業教育水準,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拉高發展標桿 奮力走在前列

行百里者半九十。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必須保持奮勇爭先的追求,敢於同先進比高下,敢於同自己過不去,拉高標桿,勇毅前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揮科技體制改革引擎作用,培育科技創新更大增量優勢。 “安徽省科教資源豐富,創新能力較強,近年來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並實現産業化,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蚌埠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李曉林認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

李曉林建議,今後要推進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發,實施一批科技成果工程化項目,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建立全省重大新産品目錄;構建風險共擔機制;結合長三角一體化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密切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強與企業精準對接,引入一批科技成果並實現高品質轉化。

《政府工作報告》對實施三次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行動計劃作出具體明確的部署。

製造業是經濟命脈,是強省之基。“戰略性新興産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發展製造業,必須大力培育壯大新興産業。”省人大代表、安徽省鋁製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周磊説,要紮實開展好“四送一服”,加大對新興産業發展的支援力度,在用好上級政策的同時積極創新舉措,創造更多的“政策紅利”。加強與先發地區優勢産業的對接合作,做好延鏈補鏈強鏈工作,促進産業鏈提質擴量增效。

深化改革開放是破除發展障礙、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代表、委員們表示,要遵循市場規律、善用資本力量、加強系統整合,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準開放,堅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特別是要在産權制度、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釋放出促進高品質發展的強大活力。

保障改善民生 促進共同富裕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大民生領域補短板力度,創新民生工程建管機制,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邁出幸福安徽建設新步伐。

綠色是高品質發展的最美底色,生態文明建設關乎發展的可持續性,更關乎民生。代表、委員們高度關注生態環境問題,認為國家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有利於安徽省倒逼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結構優化,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環境優的美麗安徽。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持續推進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讓綠色成為安徽最動人的色彩。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必須縮小地區、城鄉、收入三大差距。皖北在全省發展格局中相對落後,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建設格局新的共進安徽,必須堅持“四化同步”、加快皖北振興步伐。“落實好‘四化同步’,必須找準皖北在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和優勢,制定科學、管長遠的規劃,一任接著一任幹,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省人大代表、阜陽商廈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志鋒説,阜陽要發揮好農業、人口和後發優勢,深耕現代農業,打造人才強市,集聚優質要素,助推更高品質發展。

促進共同富裕,改善群眾生活,必須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安徽水資源“南豐北缺”,皖北群眾飲用水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能不能喝上放心水,省政協委員、省地質礦産勘查局局長朱學文十分關注。“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在皖北地區尤為突出,喝上更優質健康的水,是皖北地區群眾的熱切期盼。”朱學文建議,要統籌用好地下水資源,既要科學開發利用淺層“地下水庫”、加快地下水換水改良,也要探索採煤塌陷區平原水庫建設、加快皖西北深層地熱水開發等,多措並舉讓皖北地區人民喝上好水。

解放思想、奮勇爭先,知重負重、攻堅克難。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拼搏進取,一個經濟強、格局新、環境優、活力足、百姓富的現代化美好安徽,必將逐步從藍圖化為現實,全省人民也將從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享有更大福祉。

·基層實踐·

孵化托起“創業夢”

1月15日,來到位於宣城智谷軟體産業園的安徽創見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提前兩周進行了大型性能測試和封版,做好了迎接這場‘期末大考’的充分準備。”企業負責人張元平一邊盯著核心産品“愛多分大數據”的運作情況,一邊介紹,“我們的産品運用於學校的教育評價、精準教學、個性化應用等領域。現在正值期末考試結束,系統將遇到教師大規模上傳試卷、閱卷,家長頻繁查分等高併發場景,CPU穩定控制在70%以內,一系列數據顯示我們經受住了考驗。”

創見未來公司于2016年8月在宣城註冊成立,2018年10月入選安徽省重點軟體企業。經過幾年的發展,該公司核心産品已在全國10余個省份的5117所學校應用,超過347萬名學生和家長受益,年處理結構化學習數據超過3.4億條。

“我是宣城人。返鄉創業的一路上充滿了挑戰。在市經信局的關心支援下,在産業園的對接服務中,我們堅持深耕教育,才在自己的賽道站穩了腳跟。”張元平説到,公司落戶宣城智谷軟體産業園,不僅享受了租金全免的政策,2017年3月還獲得宣城市工業投資有限公司800萬元投資。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用創業感召天下英才,用創業整合要素資源,用創業推動産業集聚。

智谷軟體産業園開園6年來,以“政府+園區+企業”招商模式,通過引進、孵化及自身投資等手段,匯集了涉及人才教育、地信大數據等領域企業130多家,其中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園區納稅已超3億元。如今,産業園是國家級眾創空間、省軟體和資訊産業集聚區、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省小微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及G60科創走廊機器人、人工智慧産業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我們致力於孵化人才、孵化産品、孵化企業。園區將強化孵化團隊力量,做好各項服務對接工作,積極謀劃企業創業輔導,幫助企業開拓應用産品的研發渠道,推動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方向發展。”宣城智谷軟體産業園執行董事俞佺説到,未來5年,産業園將力爭培育1萬名合格軟體人才、50家軟體類高新技術企業、20個國內一流的數字産品,打造全國知名品牌。(羅鑫)

結對共建“集聚區”

寒冬時節,走進總投資10億元的淮南雲谷大數據産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只見一座座塔吊高聳、工程車輛往復穿梭,項目主體建築已經封頂。這是淮南高新區從無錫引進的大數據項目,建成後將成為立足淮南、輻射華東的現代化大數據産業中心。

“作為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我們將建設區域協同開放發展新窗口。”淮南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李群説到,在淮南市首屆轉型發展大會上,上海閔行區與淮南市簽訂《淮南閔行科創園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在淮南高新區共建科創園,共同謀劃推進一批産業轉移項目。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高水準推進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用好滬蘇浙結對幫扶皖北城市機制,儘快取得一批實實在在合作成果。

近年來,淮南市揚帆逐浪長三角,與上海閔行區建立友好市區關係,以更高品質、更大格局、更強合力持續深入接軌,在産業發展、園區共建、科技創新、教育衛生、綠色農産品、人才、黨建等方面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全面戰略合作。

抓住歷史機遇、擔當重要使命。淮南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制定了 《淮南市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等相關文件,穩步推進10個方面重點任務、22個工程、160項具體工作。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一重要國家戰略賦予了淮南重要使命。”正如淮南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戴宜斌所言,圍繞千億元規模的煤電化氣全産業鏈産業和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製造、生命健康、綠色食品六大新興産業,淮南主動與長三角地區對接合作,承接産業轉移。

2021年12月8日,國家發改委印發 《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明確了閔行區與淮南市結對合作事宜。今年1月7日,長三角部分知名民營企業家到淮南開展投資考察活動,紛紛表示將加強聯動、整合資源,推進産業合作、資本合作、創新合作。

“作為淮南融入合肥都市圈的橋頭堡,我們正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合肥都市圈建設機遇,全力推進承接招商、産業培育、項目投資。”壽縣新橋國際産業園負責人趙德兵表示,園區將堅持協調共進,在一體化協調發展中找準位置,努力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中取得新進展。(柏松)

到府服務“個轉企”

臨近春節,位於樅陽縣雨壇鎮的常興服裝加工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趕制訂單。“去年由個體服裝加工廠轉型升級為公司後,我們3個月接了50多萬元的訂單,現在根本忙不過來,既得加人又得加薪。”公司負責人鮑衛林高興地説。

鮑衛林説到,服裝廠沒有轉型升級為公司前,曾因不具備法人資格,合作方不願與其簽訂合同,損失了一筆數十萬元的訂單。就在他發愁時,雨壇鎮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到府服務,普及“個轉企”相關政策,併為其開闢“綠色通道”,指導收集申報資料,全程幫助辦理。鮑衛林“足不出戶”,很快就收到了免費郵寄到府的公章和營業執照。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把保市場主體擺在突出位置。 “去年以來,我們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減少市場主體進入、退出和信用修復成本,千方百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樅陽縣市場監管局局長謝咬信介紹道。

“市場監管局‘到府行醫’,我們的品質體系建設通過了專家現場核查,為企業順利生産提供了有力保障。”安徽邁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晴,為樅陽縣市場監管局主動服務“點讚”。

去年以來,樅陽縣設立了14個“個轉企”工作專窗,由專人負責為“個轉企”對象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出臺容缺受理清單,實現企業登記、開設賬戶等6個事項“一網填報、合併申請、一次辦理”。變工作人員“坐堂問診”為“到府行醫”,服務失信市場主體修復信用。探索建立增強執法監管包容性機制,制定出臺134項市場主體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對輕微違法行為免罰72次。該縣還著力減少市場主體退出成本,指導企業依法化解相關問題。去年,樅陽縣新增市場主體4232戶,同比增長9.1%。該縣市場監管等部門主動為180家企業修復了信用,“一站式”辦結“個轉企”156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