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鄉村兒童體育成長計劃實施 公益體育助鄉村孩子成長

體育課上“練不夠”

“我們以前的體育課都是語文老師上的,現在他調到鎮中心校去了,新老師還沒有來,上體育課就是在操場上自由活動。”11月18日下午,在亳州市譙城區趙橋鄉雙樓小學,10歲的小學生李正豪説道。

李正豪所在的雙樓小學,常年沒有專職體育老師,過去雖然由語文老師兼職上體育課,但教學內容單調,這也導致了不少學生對體育課産生認知偏差、興趣不大。“老師每次給我們上體育,都是跑步,沒什麼意思。”李正豪説。

今年5月17日,由安徽省民政廳牽頭、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資助的“十百千”工程之鄉村兒童體育成長計劃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實施地點在亳州市譙城區趙橋鄉雙樓小學和淮南市壽縣堰口鎮新店小學。半年來,項目承接方合肥市廬陽區常青藤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為亳州、淮南兩地的受助小學提供了多彩的體育課程,受益學生1400余名。

在雙樓小學,五年級的同學們一聽常青藤社工服務中心的老師們又來上課了,紛紛激動地蹦起來。常青藤體育志願者老師付成龍把大家集合起來,以口語加手勢的方式讓孩子清楚要做哪些動作。熱身、跑步、接傳球、投籃……一堂課訓練下來,孩子們雖是滿頭大汗,但仍捨不得下課。“我還沒練夠呢,怎麼都結束了啊。”11歲的李俊賢有些失落地説道。

鄉村兒童體育成長計劃項目于11月結項,當天是項目實施後的最後一次課,常青藤工作人員和來自亳州學院協助教學的志願者們又繼續陪孩子們玩了一次運動遊戲。近30名學生被分兩隊進行拔河比賽,場面一片歡騰。

“孩子愛上體育運動,投入體育鍛鍊,手機玩得就少了,身體素質好了,對於孩子健康成長很有利。”雙樓小學校長梁偉説,該校有109名學生,由於沒有專業的體育老師,也沒有豐富的體育課教學內容,體育課要麼開不起來,要麼開起來大部分孩子也不喜歡上,“公益體育課生動有趣,內容豐富,很受孩子們歡迎。”

無懼挑戰“拼勁足”

11月7日,在鄉村兒童體育成長計劃項目承辦方常青藤社工服務中心組織下,一場籃球友誼賽在雙樓小學、新店小學和常青藤“在城長少兒運動館”的孩子之間開展。雙樓小學以40:41的成績與冠軍失之交臂,但對雙樓小學的孩子們而言,這次比賽經歷帶來的收穫,遠遠大於比賽的勝負結果。

“在我看來,籃球賽雖然拿的亞軍,但這次比賽給孩子成長路上帶來的收穫,無異於捧回一個‘冠軍盃’。”梁偉深有感觸地説,鄉村兒童體育成長計劃項目啟動以來,項目方既送課程又捐款捐物,學校的體育器械多了,學生對體育課更喜歡了,心智上也得到了鍛鍊成長。

“來自鄉村學校籃球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受益於鄉村兒童體育成長計劃項目第一次接觸籃球,到合肥參加比賽更是頭一遭。”合肥市常青藤社工服務中心負責人章樂天表示,從項目實施伊始,該中心就結合項目教學,擬定方案籌備籃球友誼賽。雖然受到疫情防控因素影響,比賽日期一推再推,從原定的9月推遲到11月,但孩子們賽前訓練的勁頭始終不減。他們從8月份就開始期盼比賽,盯著老師問比賽時間,期盼在賽場上展示自己最好的狀態。

據了解,鄉村留守兒童體育成長計劃項目實施後,常青藤社工組織在兩所受助學校分別開展了特色體育運動,各成立了5個體育興趣小組,有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尤其籃球很受學生歡迎。志願者老師結合體育運動的競技性和挑戰性,向每個小組的孩子傳授體育運動技能,逐漸增減難度,激發兒童潛能。孩子們在體育運動中突破自我能力認知、增強了自信心,還體悟到團隊協作精神,實現了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成長。

“這幫孩子堅強有韌勁,讓我很佩服。”付成龍老師説,半年前他第一次來到學校教學時,大部分參加興趣小組的鄉村孩子連籃球球都沒有摸過,如今已經練得有模有樣。訓練中不可避免存在磕磕碰碰,但他們都是跌倒了再爬起,爬起來就繼續衝。

雙樓小學籃球班裏,有個“女籃6號”——王詩珂小姑娘,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時跟著奶奶生活。熱愛籃球的她,每次訓練都很拼。有一次訓練時,她被下落的籃球碰到了鼻子,流了血,但她沒有哭,歇了一會又起來繼續訓練,運球、突破、投籃,一氣呵成。

成長之路“合力護”

“鄉村體育課能否開得好,關鍵在體育教師。”梁偉坦言,鄉村兒童體育運動成長計劃項目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體育教學的困境,但項目結束後,該校109名學生還是面臨無專職體育老師的尷尬。他期待相關部門在教師配置和教學輪崗方面進行長遠謀劃,比如嘗試推動體育教師在不同學校間進行輪崗教學,彌補鄉村學校師資短缺的現實問題。

“單就項目制的公益體育教學而言,力量肯定是不夠的。但參與項目實踐中的大學生、體育老師等志願者的力量,可以在項目結項後持續發揮作用。”章樂天談了自己的看法。

據了解,為了讓項目最大化地發揮社會影響力,常青藤社工服務中心人員在項目啟動時便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建立了20多人的志願者服務團隊,其中有大學生、鄉村社區媽媽、學校老師、村委會領導、社會愛心人士及企業志願者等。章樂天認為,在項目結束後,這些力量也能組織起來為留守兒童提供體育運動及相關服務。比如今年5月份項目啟動時,亳州市婦聯、亳州學院等單位就參與進來,共同推進項目實施落地。亳州學院團委還將學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項目選在了雙樓小學,充分發揮學院體育係學生的專業優勢,陪伴學生們度過近半個月的快樂時光。

“幫學生完成微心願、給孩子上籃球課、一起唱紅歌等,我們體育係算是和雙樓小學正式對接上了。”亳州學院體育係大三學生劉志強説。作為體育係學生會主席的他,在校團委支援下,帶領同學們參加了鄉村留守兒童體育成長計劃項目,收穫滿滿。

多方合力,為孩子成長賦能。“公益項目雖然有時限,但對兒童的關愛是持續性的。”省民政廳慈善事業促進與社會工作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發揮民政優勢,在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資源”、志願者的“人力資源”和慈善組織的“慈善資源”之間搭建橋梁,通過政府搭臺,社會資金、社會力量唱戲,共同築起鄉村兒童成長的美好明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