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冬奧會獎牌背後的“淩家灘文化”

近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獎牌“同心”正式發佈。冬奧會獎牌背面由圓環加圓心構成牌體,形象正是來源於含山淩家灘遺址出土的雙連玉璧。而在10月18日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發佈的“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中,含山淩家灘遺址成功入選。“刷屏”的淩家灘,有哪些值得回顧的“硬核標簽”?

淩家灘的考古發掘與規劃保護,已走過30多年曆史

淩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長崗村,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是一處距今約5800~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自1985年發現後,淩家灘遺址先後在幾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進行了12次發掘,總發掘面積約6000平方米。1998年,淩家灘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以來先後被納入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重要大遺址保護規劃;2013年,淩家灘遺址成為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的安徽省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近年來,淩家灘遺址考古發掘現場陸續揭露出大型紅燒土堆積區,根據現有資訊推測,此處大型紅燒土遺跡或為神廟、宮殿類大規模公共建築遺存。淩家灘,還在源源不斷地傳遞著關於人類文明的訊息。

淩家灘遺址出土文物3000多件,尤其以精美玉石器著稱世界

在淩家灘3000多件出土文物中,有玉石器1200多件,代表性玉器有人、龜、版、鷹、龍等。玉龜、玉版、玉人、玉勺等100多件一級文物現被珍藏在故宮博物院。此次成為冬奧會獎牌圖案素材的淩家灘玉璧,其形制含義深厚。考古專家介紹,“同心圓”外圓有四個直角對稱的圓孔,代表了四方,外圓代表宇宙,內圓代表人們生活的空間。內圓與外圓之間的弧形連線分割了內圓與外圓,也在玉璧上形成了一個中軸線。淩家灘出土的玉鷹、玉龍、玉版等珍貴玉器不僅反映了當年高度發達的工藝製造水準,實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連綿不絕,更反映了5000多年前先民的思想與智慧。

精美玉石器之外,淩家灘有關乎中華文明史的重要佐證

淩家灘遺址發現了一處保存較好的大型環壕聚落遺址,這是目前國內所知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較好、功能分區最為完整的大型環壕聚落,為全國罕見的大型“環壕聚落”遺址。淩家灘先民有規劃地營建環壕,與後世的“護城河”作用相似,有抵禦自然風險和其他部落進攻的雙重功能。淩家灘遺址是當時巢湖流域乃至長江下游的一個大型區域中心,在它的周邊有數個小的聚落群體,是一個“眾星拱月式”的社會結構,成為淩家灘高度發達的有力支撐,中心與周邊的等級分化十分明顯。“眾星拱月式”的社會組織結構和“環壕聚落”的發現,昭示著淩家灘已經邁入了文明社會的門檻,將中華文明史至少提前到5300年前。

未來的淩家灘,將作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面向大眾開放

近年來,淩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安徽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專門出臺地方性法規——《安徽省淩家灘遺址保護條例》,立法保護淩家灘遺址;加大投入,實施防洪保護、環境整治、安防設施建設、墓葬祭壇和環壕遺跡保護展示,以及遊客服務中心、標識系統等一批保護展示項目。遺址公園以“彰顯華夏玉文化,探源中華古文明”為主題,加快建設融遺址展示、考古研究、農耕生産、生態遊憩、文化教育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研學旅行目的地,將努力展示中華文明風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淩家灘遺址作為長江流域5處區域中心聚落之一被納入到新一輪“中華文明探源研究”課題,同時也納入“考古中國:長江下游區域文明模式研究”課題。淩家灘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伴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它將走向更寬廣的世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