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放飛體育強國夢想——全運會傳遞中國體育的希望之聲

9月27日晚,第十四屆全運會在陜西畫上圓滿句號。盛會雖已落幕,但賽場內外的精彩瞬間、體育健兒的拼搏身影將鐫刻在中國體育的歷史之中。陜西全運會見證了建設體育強國的中國實踐,新生代運動員表現突出,老將風采依舊,彰顯了中國體育持續向前的希望。

體育健兒自信向前

“我想通過自己的訓練告訴大家,超過30歲的我依然可以跑得更快;我想告訴年輕人,即使他們25歲,還有兩屆奧運會的時間來努力。”在男子百米決賽上跑出9秒95、首奪全運會冠軍的蘇炳添説。

“既然拿起球拍,我就會認認真真對待每一場球,珍惜自己在場上的每一刻。”第四次參加全運會的馬龍説。

是什麼讓中國體育健兒一往無前?國家的保障、科學的訓練、拼搏的汗水——體育強國建設的成就,讓中國運動員充滿信心和希望。

“感謝國家給予了我們這麼好的條件,還有那麼多人關注運動員和比賽,給我們加油。”繼首次代表中國隊參加東京奧運會之後,七項全能運動員鄭妮娜力在全運會賽場圓了冠軍夢。她説,希望在明年的杭州亞運會上繼續為國爭光。

體育是國家強盛的應有之義,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體育,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誌性事業。

充滿希望的不僅是專業運動員,還有每一個普通的體育愛好者。本屆全運會設置了群眾賽事活動,共設置19個大項、185個小項。更多草根運動員走上了中國體育的最高舞臺,展示自己參與全民健身的成果和風采,展現了全民全運、同心同行的盛況。

新人小將持續涌現

面對奧運會冠軍楊倩等神槍手,17歲小將王芝琳氣定神閒,在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一鳴驚人,奪得冠軍;19歲的大二學生王振,以2米24的成績奪得男子跳高金牌,“學生冠軍”再添一員;18歲的余嘉豪兼項參加U19和U22男籃兩項比賽,被視為中國籃球的希望之星——

在全運會的賽場,年輕的新人小將持續涌現,顯示出中國體育充足的後備力量和人才輩出的勃勃生機。經歷了大賽的考驗,年輕一代完成了對生理、心理極限的淬煉。

在東京奧運會上,以替補身份出戰的王曼昱在女乒團體比賽中意外獲得出場機會,臨危受命的穩定表現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來到全運會,她接連擊敗東京奧運會冠亞軍陳夢和孫穎莎,摘得女單桂冠,隨後又與隊友搭檔拿到女雙金牌。

“通過奧運會的經歷,整個人昇華了很多,也更加知道如何去面對比賽。作為年輕選手,要全力以赴做好現在、去拼未來。”王曼昱説。

從奧運會到全運會,新一代中國運動員驚艷登場,他們用自信的面貌、開闊的視野、成熟的心態,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闊步前行。與此同時,年輕體育愛好者也從這些同齡人的身上看到了愛國、堅持、拼搏的品質,讀懂了真實、自信、夢想的價值。體育展現的運動之美、力量之美、健康之美、多元之美正引領著中國年輕人的審美潮流。

共赴大灣區之約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以體育賽事促進城市建設,為民眾留下寶貴的體育遺産,是全運會的又一重要價值。

本屆全運會首次在中國西部地區舉行。陜西各地新建或改建的53個體育場館,很多都成為所在城市的新地標。主會場城市西安以全運會為契機,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讓千年古都再煥青春。全運會主體育場——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將在全運會後繼續承接國際賽事、演藝活動,並擬向公眾開放。

4年後,全運會將走進大灣區,由廣東、香港、澳門共同承辦。這將是香港和澳門首次參與承辦全運會,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次作為一個整體承辦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中國職業體育賽事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全運會走進粵港澳,不僅會為大灣區的開放創新和建設發展助力,也會給大灣區人民帶來活力十足的體育文化和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陜西全運會期間,很多粵港澳代表團的官員和運動員表示,全運會是國家給大灣區的一份禮物。香港代表團代團長鄭景亮説,2025年,歡迎全國的運動員來到大灣區。“我們將給全中國以及海外展現一屆精彩的全運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