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出臺體育強省建設方案 公佈了18項重點任務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體育強省建設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體育強省建設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21年9月7日

體育強省建設方案

為深入貫徹《體育強國建設綱要》,落實省委建設體育強省部署要求,開創我省體育高品質發展新局面,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體育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全民健身廣泛開展,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超過42%,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2.6平方米,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超過92%;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項目結構和佈局更加優化,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更具活力;全省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2200億元,佔全省地區生産總值比重超過全國平均水準;體育文化繁榮發展,成為創新型文化強省重要品牌。

到2030年,體育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位居全國前列,基本建成體育強省。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超過45%,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3平方米,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超過93%,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參加國際國內重大賽事成績實現重大突破;體育産業體系更加完善,全省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3500億元;體育文化廣泛弘揚,體育文化價值和作用充分彰顯。

到2035年,體育成為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標誌性事業,建成體育強省。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實現均等化、便民化、智慧化,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超過50%,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3.4平方米,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為國爭光貢獻度位於全國前列。全省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5000億元。體育文化成為展示安徽形象的重要平臺。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更高水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1.統籌建設舉步可就的全民健身設施。制定公共體育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標準,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制定公共體育設施專項規劃,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落實城市居住社區全民健身設施建設標準。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建設舉步可就的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等健身設施,實現城鎮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農村體育設施向自然村延伸。合理做好城鄉空間二次利用、複合利用,增加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支援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運營,提升體育場地設施綜合利用率。有序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和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人民政府)

2.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建立群眾性賽事體系和激勵機制,機制化辦好各級全民健身運動會,推動老年人、殘疾人、少數民族和職工等人群體育活動常態化開展。推廣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網路賽事,廣泛舉辦社區運動會,逐步拓展省、市、縣三級聯賽項目。積極舉辦全國和長三角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打造“一市多品、一縣一品”全民健身特色品牌。積極爭創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和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市、區)。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深化體育賽事審批制度改革,分項目制定體育賽事辦賽指南和服務規範,支援社會力量舉辦、承辦體育賽事活動。(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民委、省總工會、省殘聯、各市人民政府)

3.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路。推進體育總會建設向鄉鎮(街道)延伸,大力發展單項體育協會、行業和人群協會、體育俱樂部、體育健身團體。鼓勵發展社區體育社會組織,加強備案管理,在組織建設、活動場地、活動經費、人才隊伍等方面給予支援。完善扶持引導政策和等級評估機制,推進體育社會組織實體化、規範化、品牌化建設發展。(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民政廳、各市人民政府)

4.加強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建立科學健身指導志願服務長效機制,實現全民健身場所(站點)健身指導服務全覆蓋。實施國民體質健康干預計劃,推進省、市、縣科學健身指導中心建設全覆蓋,開展國民體質健康檢測,評估運動能力和運動風險,開具個性化“運動處方”。推廣體醫融合創新成果,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制定群眾業餘運動等級評定標準,開展群眾體育運動水準等級達標測試活動。(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人民政府)

5.加強和改進青少年體育工作。實施體教融合行動,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常態化開展校園體育活動。構建社會化、網路化的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體系,開展青少年體育技能培訓,使青少年至少掌握2項運動技能。廣泛開展青少年冰雪運動,將冰雪運動知識教育納入中小學體育課教學內容。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範圍。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在大中小學校設置專(兼)職體育教練員崗位,探索先入職後培訓等過渡辦法,聘用退役運動員到學校擔任體育教師、教練員。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設立體育相關專業。推動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高品質發展。(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人民政府)

(二)提升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

6.構建競技體育發展新模式。堅持舉省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創新省優秀運動隊組建模式,形成以政府辦為主導、合作辦為輔助、社會辦為補充的新格局。建立優秀運動員公開選拔制度,完善輸送政策,充分調動市縣、高校和社會力量參與競技體育的積極性。圍繞“奧運爭光、全運爭先”目標,建立競技體育項目發展潛力和價值綜合評估體系,適時調整我省競技體育項目佈局,形成科學合理的競技體育項目結構佈局。(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民政廳、各市人民政府)

7.完善科學訓練體系。加強優秀運動隊複合型團隊建設,構建以運動員為中心、教練員為首要、科醫保障為基礎的科學訓練體系。健全教練員選拔、培養、引進、激勵、保障機制,加大國際國內一流教練員引進力度。建立體育專業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統籌省內省外體育優質科技資源,探索開展跨學科、跨地域、跨行業、跨部門體育科技協同創新工作,推進創新平臺建設,提升我省體育科研攻關、科技服務和醫療保障水準。加強省優秀運動隊訓練基地建設,打造集“訓、科、醫、教、服”為一體的全國一流訓練基地。(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數據資源局、各市人民政府)

8.完善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高水準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建設,推進市、縣新型體校建設全覆蓋,統籌各級體校項目佈局,統一訓練教學大綱,嚴格落實將體校義務教育適齡學生文化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有關規定,配齊配足配優文化課教師。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和高校高水準運動隊建設。加快發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深化省運會改革,暢通青少年參賽通道。(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教育廳、各市人民政府)

9.推進“三大球”和冰雪項目發展。積極探索符合安徽實際的“三大球”和冰雪項目發展路徑,提升“三大球”和冰雪運動普及水準。做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備戰工作。鼓勵市縣、高校、俱樂部和社會力量合作建設“三大球”專業隊,探索專業體育和職業體育融合發展方式。鼓勵中小學大力發展“三大球”,構建“三大球”後備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引導學校、企業、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冰雪運動後備人才隊伍建設,鼓勵中小學與冰雪場館或冰雪俱樂部合作,形成多元化培養模式。(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教育廳、各市人民政府)

10.推進職業體育改革發展。積極探索具備條件的運動項目職業化發展道路,支援教練員、運動員職業化發展,推動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電子競技等運動項目職業化發展,建設一批高水準職業體育俱樂部。完善職業體育俱樂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全省體育俱樂部聯賽機制。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備戰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和單項國際國內重要賽事。(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各市人民政府)

(三)推動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

11.優化體育産業佈局。加強規劃引導,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多點”體育産業發展格局。以高端體育賽事活動、體育用品銷售和智慧體育産業為重點,打造合肥都市圈體育産業增長極;以健身器材裝備製造為重點,打造皖江體育裝備製造産業帶;以體育旅遊休閒為重點,打造皖南體育旅遊示範區;積極承接産業轉移,打造皖北體育用品製造業聚集區;推動全省各地結合資源稟賦發展特色體育産業。(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廳、省文化和旅遊廳、各市人民政府)

12.打造現代體育産業體系。大力開展“雙招雙引”,推動體育産業強鏈、延鏈、補鏈,在體育裝備製造、競賽表演、健身休閒等領域招引一批頭部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推動“體育+”“+體育”,促進體育與文化、旅遊、養老、健康等産業融合發展,運用新一代資訊技術,催生體育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擴大體育有效投資,謀劃建設一批體育産業基地、體育服務綜合體、運動休閒特色小鎮、汽車自駕營地等重大項目。推動體育彩票事業高品質發展。(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數據資源局、各市人民政府)

13.促進體育消費升級。創新體育消費引導機制,推動以社保卡為載體的居民服務“一卡通”在體育公共服務領域中的應用,鼓勵發放體育消費券,激發大眾體育消費需求。豐富體育消費産品,拓展體育健身、體育培訓、體育旅遊等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線上體育消費。積極申辦全運會等國內國際高端賽事,支援社會力量舉辦高水準賽事,培育汽車、自行車、冰雪、馬拉松、水上運動等品牌賽事。推動長三角體育産業一體化發展,牽頭打造全國一流汽車自駕營地集群。創新體育消費支付産品,推進體育消費便利化。完善體育消費維權方式,保護體育消費者權益,營造安全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做好合肥、黃山等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支援各地爭創國家體育消費試點(示範)城市。(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人民政府)

14.優化營商環境。深化體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推進體育標準化建設。完善體育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建立體育資源高效利用機制,推動各類體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優化體育産業政策,落實已有稅費政策,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合理安排體育産業供地。探索市場化運營新模式,推進公共體育設施所有權、經營權分離運作機制改革。建立體育場館安保等級評價制度,推動安保業務市場化、專業化發展。(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稅務局、各市人民政府)

(四)推動體育文化繁榮發展。

15.傳承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著力培育發展體育公益、慈善和志願服務文化。倡導文明觀賽、文明健身等體育文明禮儀。講好以為國為省爭光為內核的體育故事,培育德技雙馨的體育明星,組織運動隊和體育明星開展各類公益活動,激發全省人民建設美好安徽的熱情。(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文化和旅遊廳、各市人民政府)

16.打造體育文化精品工程。豐富體育文化創作活動,支援社會團體開展體育文學、影視、美術、攝影等體育文化作品創作。挖掘、整理和傳承以五禽戲為代表的具有安徽特色的優秀傳統體育項目,推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打造一批具有體育人文精神、地域發展特點、地方文化特色的體育文化活動品牌。(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廣電局、安徽廣播電視臺、各市人民政府)

17.加強體育文化陣地建設。推動省體育博物館功能提升,提高展覽水準。鼓勵興辦體育博物館,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辦好安徽綜藝•體育電視頻道,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體育宣傳平臺。充分運用新媒體等手段,擴大體育傳播,提升安徽體育知名度、美譽度。豐富省運會、省全民健身運動會等賽事體育文化內涵。(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廣電局、安徽廣播電視臺、各市人民政府)

18.提高對外交流影響力。深化與滬蘇浙體育交流合作,推動長三角地區體育一體化高品質發展,協力打造全國體育高品質發展樣板區和區域體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強與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中西部地區的體育交流合作。服務構建體育對外交往新格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體育交流合作,積極舉辦各類國際性體育文化交流活動,講好中國體育故事安徽篇。(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外辦、省文化和旅遊廳、各市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體育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各成員單位要建立目標任務分解考核和動態調整機制,確保體育強省建設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納入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協調機構,實行體育設施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驗收。(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體育強省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市人民政府)

(二)加大政策支援。將體育人才引進、培養、激勵工作納入全省人才培養戰略和實施計劃,完善運動員、教練員、科醫人員薪酬制度、培養體系和獎勵政策。完善投入機制,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加強體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落實體育彩票公益金使用規定。完善體育産業統計機制。加強政策執行情況評估,定期督促檢查。(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統計局、各市人民政府)

(三)發展智慧體育。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5G、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在體育領域的應用,拓展應用場景。建設江淮大數據中心體育分平臺,建立體育數據資源産權、流通傳輸和安全保護制度與標準規範,形成系統整合、協同高效、精準便捷的智慧體育服務體系。(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數據資源局、各市人民政府)

(四)營造良好環境。堅持依法治體,深入推進體育法治建設,打造高素質體育行政執法隊伍,建立體育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從嚴整治賽風賽紀,確保興奮劑問題“零出現”“零容忍”。加強行業自律,引導行業健康發展、企業規範經營。健全安全風險防控機制,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壓實各級責任,加強體育場館設施、體育賽事活動等安全風險防範化解工作,堅決守住體育安全底線。(牽頭單位:省體育局,配合單位: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省應急廳、各市人民政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