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最高2000萬!本源量子等你來揭榜挂帥!

8月26日,安徽省科技廳發佈“關於公佈安徽省首批(2021年度)‘揭榜挂帥’榜單任務公告”,本源量子的“超導量子計算的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項目位列其中。在此之前,合肥市科技局曾遴選出4個重點項目獲“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挂帥項目”認定,其中,本源量子“超導量子計算的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成為量子賽道唯一入選項目。本源量子為國內量子計算龍頭企業,致力於量子計算自主可控全生産製造鏈條打造。此次提出的“揭榜挂帥”項目對標國際領先的IBM、Google等超導量子計算技術,結合國內現狀及未來三年內100量子比特的發展前景預測提出研究目標,是中國量子計算産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也是突破該領域“卡脖子”技術的必經之路。

是什麼?一種適應于超低溫環境的微波傳輸互連應用

“超導量子計算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是一種適應接近絕對零度的超低溫環境,具備氣密封、傳輸通道排布密度高、整合模組化、射頻傳輸損耗低、熱沉效果優良等特點,應用於超導量子計算的微波傳輸互連應用。它可以突破超低溫環境下的微波互連技術,是研製100量子比特工作所需的氣密性、高密度、超低溫損耗微波互連系統。

當前國內尚未見公開資料針對超導量子計算的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開展全面及系統的技術攻關。

該系統包括密封微波整合模組、熱沉用微波整合模組和傳輸線整合模組。密封微波整合模組隔絕低溫系統罐體內部與外部環境,確保罐體內的氣密封,並且實現罐體內外的微波信號傳輸。熱沉用微波整合模組為多通道整合的微波傳輸模組,通過溫控冷卻板進行超低溫控制,傳輸微波信號。傳輸線整合模組實現低溫系統中跨溫區各部件之間的互連。根據國內現有應用情況,基於已掌握的氣密封設計、模組化設計、超低損耗設計等技術,開展多通道氣密封設計、高密度整合化設計、超低溫應用等方面研究,突破多通道氣密封技術、微小深孔電鍍技術、熱設計技術、超低損耗設計技術、超細同軸線微組裝技術以及模組容差技術等關鍵技術,研製出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

為什麼?該項目是中國量子計算産業發展的關鍵

據悉,安徽省科技廳發佈的榜單中,包含半導體晶圓缺陷檢測、超導量子計算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醫療CT球管核心部件製造關鍵技術、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及預罐封針筒關鍵技術、生物基聚氨酯原料與産品製造關鍵技術、基於新能源汽車的高安全半固態電池關鍵技術、內窺鏡專用圖像處理與無線傳輸晶片研發等方面,公開進行揭榜申報,力爭解決制約安徽省産業發展的關鍵核心問題。而本源量子發佈的“超導量子計算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項目也成為解決制約中國量子計算産業發展的關鍵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超低溫微波互連技術是當前制約我國超導量子計算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卡脖子”技術之一。目前,該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完全依賴進口,均是從美國、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進口,已開放的進口産品較為低端。國際領先的公司早已開展間距更小的互連技術研究,已實現100比特互連。與之比較,國內現狀不僅技術落後,而且代價昂貴。未來,量子計算産業在國內想要得到長足的發展,必須在“卡脖子”領域多方合作,攻堅克難,而開展超導量子計算的超低溫微波互連技術研究就成為其中極為重要和緊迫的必經之路。

怎麼做?揭榜的你需要有這些資質

本源量子項目的發榜成果形式包括技術文件類成果和實物類成果。技術文件類成果包括:工作總結報告、技術總結報告、産品標準、設計文件、工藝文件;至少申請發明專利3項,至少發表論文2篇。實物類成果:滿足100量子比特應用要求的微波互連系統。

技術指標:對標進口 100量子比特互連産品。

1.在通徑100mm內,單個微波互連模組能夠實現至少168路微波傳輸通道互連;每路微波傳輸通道包括5段低溫低導熱微波傳輸線纜,相鄰微波傳輸線纜之間配置低溫衰減器,低溫衰減器與低溫設備相應溫區冷盤具有良好熱接觸。

2.微波傳輸線纜及低溫衰減器採用集束、模組化設計,具備快速互連功能,單次至少同時插拔 12通道,插拔壽命大於1000次;單個微波互連模組(室溫至最低溫)能夠整體便捷的安裝至製冷機。

3.單個微波互連模組密封法蘭漏率優於1×10-8mbar·l/s(1×10-3Pa·cm3/s)。

4.在8GHz頻率範圍內,傳輸線室溫插入損耗不大於10dB/m。

5.低溫微波傳輸線的特性阻抗在50±3歐姆範圍內。

6.單個微波互連模組(168路)安裝至製冷機後,製冷機base溫度不得超過15mK。

據了解,該項目揭榜總額最高2000萬。具體揭榜要求,可登錄安徽省科技廳官網查看。

本源量子是國內首家將量子計算正式推向商用領域的量子計算企業,國內量子計算龍頭企業。團隊技術起源於中科院量子資訊重點實驗室,結合郭國平教授團隊連續十年承擔的國家科技部量子晶片超級973項目,以量子電腦的研發、推廣和應用為核心,專注量子計算全棧開發,圍繞量子電腦的量子晶片、量子計算測控一體機、量子軟體和量子云平臺的開發研製及量子計算教育培訓開展業務。

本源量子致力於打造自主可控的工程化量子電腦,立志“為量子計算貢獻中國力量”。多年來,公司圍繞量子電腦的研發、製造與應用,打造“一個目標”、“五大”業務板塊、實現國內“七個第一”,填補國內量子電腦工程化鏈條上多個空白。擁有國內第一台超導量子電腦——本源悟源,參數指標對標國際最好IBM、Google等超導量子計算技術。公司目前擁有軟硬體産品64件,擁有量子計算相關專利總量近500件。(張夢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