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兩千多年前的《詩經》,就有了“小康”的最早記載。兩千多年後,小康社會已經在中華大地全面建成,困擾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成為了歷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任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
2021年2月25日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在此過程中,全國體育戰線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將脫貧攻堅作為政治任務。充分發揮本行業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特有優勢,實施體育扶貧工程,推動體育工作與扶貧工作深度融合,加快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進程,探索了“體育+”的扶貧工作新模式,並將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繼續發揮體育的優勢和作用。
“體育+”扶貧模式成效顯著
突出體育特色,開展賽事扶貧,構建“體育+”扶貧模式一直以來都是體育系統開展扶貧工作的優勢。
很多人知道代縣,是因為位於代縣的雁門山上,有“中華第一關”之稱的雁門關。但在過去很長時間裏,雁門關景區的開門迎客時間都只有春、夏、秋三季,冬天因為天氣原因,往往遊客很少,景區索性閉門謝客。隨著雁門關國際騎遊大會的舉辦,雁門關景區的知名度、影響力與日俱增,現在就連冬天遊客都絡繹不絕,景區以及周邊産業實現了“全年盈利”。
距離代縣不遠的繁峙縣,歷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跡、民間傳統藝術、特色小吃眾多。可“酒香也怕巷子深”,由於體制機制不健全、思路不開放、人才短缺,優質旅遊資源很難轉化成“真金白銀”。高水準體育賽事是叫響城市、地域品牌的最佳渠道和平臺,通過以尋找美麗中華定向越野賽、奧跑中國為代表的一系列高水準國際、國內比賽,諸多景點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大大激發了當地旅遊産業活力。
數字會説話:近些年兩縣旅遊人數增長10%至20%,直接收益增長近200萬元,間接收益1000萬元,帶動近1000名貧困戶通過農産品出售、務工等獲益。
在貴州織金、廣西馬山、河北尚義等地,高水準體育比賽也紛紛落地,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體育賽事成為當地助力脫貧攻堅的有力增長極。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跳出體育幹扶貧
在做好賽事扶貧、捐贈物資等傳統扶貧模式的基礎上,國家體育總局積極轉變思路,跳出體育幹扶貧,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大力推動産業扶貧,按照“惠民、急需、環保、可持續”四項標準精選幫扶項目,積極開展了醫療、飲水、出行等領域扶貧項目。
考慮到代縣山區群眾居住“散、遠、窮”的實際狀況,貧困群眾基本醫療較難保障的突出困難,國家體育總局向當地6個鄉鎮捐獻了9輛電動汽車,用於巡迴醫療、免費義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工作。同時完成了20個覆蓋人群在500人以上的村級衛生室的新建、改擴建。發揮體育系統優勢,加強對醫務人員科學健康技能的培訓指導,推進防病治病的關口前移,打出了漂亮的健康扶貧“組合拳”,探索了健康扶貧的新路徑。
繁峙縣金山鋪鄉農發村是個移民村,1999年由全鄉24個村整體移民組成。來到新村子之後,村民面臨的最大困難的就是産業支撐不足。2018年開始,在村委會的帶領下,當地村民搞起了吊袋木耳項目。為了支援當地産業發展,創新扶貧模式,國家體育總局提供的60萬元幫扶資金主要用於10個木耳種植大棚建設,購買木耳菌棒的60萬元則由村集體、合作社自籌,合作社每年向村集體繳納6萬元分紅,用於村貧困戶幫扶。全新的模式不但實現了該村吊袋木耳的産業化經營,為貧困戶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還通過“共同投資”的形式,讓合作社、村集體參與性更高。村支部書記郝常喜説:“新模式很好,大家覺得幹的是自己的事,越幹越有勁頭。”保守估計,僅吊袋木耳種植一項,村子全年收入就能達到150萬至200萬元。
這些項目直接扶持繁峙縣、代縣龍頭企業和合作社15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393人,實現義務教育幫助貧困人口1625人、基本醫療幫助貧困人口19108人、飲水安全幫助貧困人口1456人,切實增強了繁、代兩縣脫貧“造血”功能,體現了真扶貧、扶真貧。
構建體育大扶貧格局
國家體育總局定點幫扶山西兩個縣長達27年,同時佈局全國貧困地區、欠發達地區的體育事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了大量資金,不僅幫助山西繁、代兩縣脫貧摘帽,也幫扶全國貧困地區的體育事業迅速發展。
2018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了《關於體育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得到各地體育部門的積極響應。各省體育部門也按照本省的部署安排,既幫扶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又通過開展體育扶貧工程,為體育事業發展拓寬路徑、彌補短板,促進了體育大扶貧格局的形成,拉近了體育同人民群眾的距離。
湖北、甘肅等省體育部門制定了推進體育扶貧工程的三年行動計劃,廣西、貴州、山西、寧夏、河北等地制定了具體的落實措施,以體育賽事為平臺推動當地貧困地區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加快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步伐。《實施意見》的出臺推動了體育扶貧的蓬勃發展,形成了脫貧攻堅、體育助力的良好局面,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了體育力量。
與此同時,國家體育總局積極主動發力,持續幫扶貴州織金縣推動體育事業發展,自2018年以來,先後投入經費、物資等合計2090萬元。支援織金縣修建生態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和一座全民健身中心,該全民健身中心是織金縣的第一個公共體育設施,彌補了織金縣無綜合體育場館的空缺。
鄉村振興的體育路徑
體育扶貧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力量。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體育扶貧工程是創新發展體育工作的一條途徑,打通了傳統體育領域和小康生活之間的邊界壁壘,擴大了體育在鄉村的發展,彌補了鄉村體育短板,拓展了體育的發展路徑,讓體育運動在農村真正紮根,讓晨練、晚練和健身活動融入鄉村百姓生活,讓體育變成鄉村治理和全面小康的重要載體。通過加強健身指導和就業能力培訓,立足區域特色融合發展體育産業,打通小康社會鄉村體育的增長極,擴展新時代大眾體育的發展路徑等思路和舉措,拓展體育對鄉村振興的“輻射範圍”。
在後續的工作中,要持續深化賽事扶貧行動,充分發揮體育賽事聚人氣、影響大的綜合帶動效應,因地制宜地實施體育賽事向鄉村的轉移計劃。要持續實施體育綜合體行動,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美麗宜居鄉村、運動休閒特色小鎮、鄉村旅遊、休閒農業融合發展,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廢棄工廠、閒置農房、荒地等資産資源,打造各種具有體育特色的綜合體,帶動體育旅遊、競技表演、健身休閒康養等相關産業發展,帶動鄉村穩定增收。要持續實施體育設施扶貧行動,加大鄉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支援力度,推動公共體育場、社區健身中心、健身步道、農村健身工程等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因地制宜新建、改建一批農村體育場地設施促進農村健身活動的廣泛開展,增強農民體質,防止因病返貧。要持續實施體育産業扶貧行動,將體育産業發展作為行業扶貧的重要抓手,引導體育産業發展,促進産業扶貧,帶動鄉村體育産業發展,促進農村産業的轉型升級。要持續實施體育明星扶貧行動,組織體育明星、奧運冠軍參與鄉村體育振興的各類活動,宣傳體育精神,弘揚體育正能量,向農村傳導體育精神,傳授科學健身技能,弘揚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要持續實施體育彩票扶貧行動,利用體彩公益金資助建設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實施好農村的扶貧健身工程,推進建設美麗鄉村,健康鄉村,全民健身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