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分享到 0

看完“巴黎八分鐘” 你期待2024奧運會嗎?

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8月8日晚在東京閉幕。作為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東道主,巴黎奉獻的這場“巴黎八分鐘”向觀眾展示了一個時尚與古典相結合的活力之都。

在這8分鐘裏,隨著《馬賽曲》的推進,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們出現在法蘭西體育場、塞納河邊、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巴黎舊火車站的鐵軌等城市的著名角落,音樂與城市空間的結合和互動恰如其分。尤其是《馬賽曲》的最後一段由正在國際空間站執行太空任務的法國宇航員托馬斯·佩斯凱用薩克斯吹響,將整個表演推向高潮,讓眾多網友一改對東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爭議,一致認為“這種浪漫很法國”,也對三年後的巴黎奧運會充滿期待。

浪漫的法國人選擇了交響樂,用音樂與體育完美結合,實現了跨越國界的溝通。

《馬賽曲》與莫扎特有關?

作為法國的國歌,《馬賽曲》可能是最為全球人民耳熟能詳的國歌之一,其知名度僅次於《國際歌》了。不僅因為它旋律優美,還因為它所歌頌的歷史是人民的自由鬥爭史。《馬賽曲》原名為《萊茵軍團進行曲》,是法國大革命期間最受群眾喜愛的讚歌。

關於《馬賽曲》的作者有不同的説法,最廣為人知的作者是法國大革命時斯特拉斯堡市衛部隊的工兵上尉魯熱·德·利爾,作品于1792年4月24日首次公演,點燃了馬賽工人高漲的革命情緒,迅速傳唱,成為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國歌。《馬賽曲》因此得名。還有一個頗受學者們推崇的説法是,德·利爾只是詞作者,《馬賽曲》的譜寫者是海頓的學生、莫扎特在共濟會的一位朋友。莫扎特于1791年12月逝世,他的這位作曲家好友為了表達紀念,以其《第25鋼琴協奏曲》中的一段旋律稍加改編成為了《馬賽曲》的旋律。

女性音樂家展現獨立和自由

“巴黎八分鐘”中擔當指揮的,是29歲的法國青年指揮家克洛伊·杜福雷。對於中國觀眾來説,克洛伊·杜福雷的面孔恐怕還有些陌生。但她已經是指揮臺上的“老將”了。這位畢業于赫爾辛基西貝柳斯學院的青年女指揮家曾指揮過芬蘭廣播交響樂團、赫爾辛基交響樂團等。

雖然只有29歲,但站在指揮臺上的克洛伊·杜福雷顯得老練而沉穩,與法國國家交響樂團頭髮花白的演奏家們很是默契。在她指揮棒的指引下,音樂家們也通過音樂帶領觀眾走到了巴黎的各個知名角落。

指揮臺一度是男人的天下,有趣的是,“巴黎八分鐘”的表演特意選用了女性指揮家,而且是青年女性指揮家。無論是指揮、長笛演奏家還是小提琴演奏家們都身著黑色西裝,充滿了職業和力量感,體現出女性的獨立和自由。這與《馬賽曲》所展現出的自由和平等不謀而合。

多才多藝的宇航員展現法式浪漫

短短八分鐘裏有太多法式風情令人回味,最特別的當屬在國際空間站值守的法國宇航員托馬斯·佩斯凱用薩克斯吹響了《馬賽曲》的最後一段。薩克斯凸顯了法式浪漫,在太空演奏,又將這種浪漫成倍放大。於是這位多才多藝的宇航員一下子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其實,這並不是托馬斯·佩斯凱第一次在太空吹薩克斯。早在2018年,他曾為紀錄片《16次日出》演奏過,那張原聲唱片的封面,就是相同的場景。

2009年,托馬斯·佩斯凱在8400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歐洲航太局最年輕的宇航員。經過7年的魔鬼訓練,他終於進入國際空間站。今年3月,托馬斯被任命為國際空間站的“站長”,這是法國宇航員首次擔任這一重要職務。今年4月,他第二次進入國際空間站,再一次開啟了他的太空探索之旅。

不僅在專業上執著,托馬斯·佩斯凱還擁有廣泛的愛好,可以説是一個全能型選手。他不僅能演奏薩克斯,還精通語言,除了母語之外,他會説英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和中文。更讓人驚訝的是,他對體育的熱情甚高,喜歡慢跑、籃球、游泳、壁球、沖浪、登山、山地自行車、帆船、滑雪、潛水、跳傘等運動,此外,他還是柔道黑帶。同時,托馬斯還是一位出色的攝影師。他用相機透過空間站穹頂艙,對地球拍攝了上萬張照片,還出版了攝影集。

托馬斯·佩斯凱身上體現出來的自由和廣博,恐怕也是法國人想傳達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