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的意見》出臺。這是一份新時期中部地區加快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意見》明確了未來中部地區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細分了推進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的五個具體舉措,其中多次對安徽提出具體要求,是安徽省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在中部崛起中闖出新路的重要戰略機遇。
在創新發展領域,《意見》提出“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産業體系”,將“先進製造業”作為創新發展的關鍵詞。比如《意見》提到,統籌規劃引導中部地區産業集群(基地)發展,在長江沿線建設中國(合肥)聲谷。
中國聲谷是國家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點合作項目,是全國首個定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級産業基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聲谷入駐企業1024戶、營業收入1060億元。
作為中國聲谷的龍頭企業,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將重點聚焦多語言、多語種戰略性先導專項,在人工智慧晶片、計算平臺等重點方向高強度支援,力爭在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
人工智慧引領未來産業發展是必然趨勢。6月3日下午,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對中國聲谷“十四五”發展進行深度謀劃,以市場邏輯、資本力量推動中國聲谷高品質發展。下一步,安徽省將以未來的、世界的眼光謀劃“十四五”發展目標,用更加市場化的路徑集聚各類創新的要素資源,聚焦推動産業集群化發展、加快人工智慧應用場景示範建設、全面優化産業發展生態等重點強力突破。
在承接製造業轉移部分,《意見》提出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建設。2010年至2020年,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累計承接億元以上投資項目到位資金6.2萬億元,年均增長16.6%;地區生産總值連續跨越1萬億元、2萬億元臺階,達到25565億元,年均增長9.2%。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主動融入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崛起和全國區域發展大格局,不斷深化合作,共同提升發展,著力打造合作發展標桿區、科技創新策源地、承接新興産業轉移先行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引領區。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提升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至關重要。《意見》專門提出,加快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探索國家實驗室建設運作模式,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化發展,開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攻關。
2017年1月,合肥獲批建設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目前,同步輻射、全超導托卡馬克、穩態強磁場等大科學裝置已經投入運作,並陸續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步,安徽省將高標準規劃建設面向未來、設施集聚、要素共用、集約發展、環境優越的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推動在關鍵核心技術、集聚創新資源、科技成果産業化上實現更大突破,建設世界一流的綜合研究基地。
進一步增強中部地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也是《意見》重點關注的內容。安徽承東啟西,同時也是農業大省,中央對安徽在這個方面深化探索,寄予厚望。
《意見》明確提出,要“支援安徽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産業聚集地和綠色發展樣板區。”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安徽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聚力推動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及安徽行動計劃實施取得新突破。今年,安徽將重點推進長三角14個重點協同事項和新一批21個滬皖合作事項落地,並確保安徽行動計劃年內取得一批實質性進展。
此次《意見》把“支援安徽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寫入其中,説明國家對安徽在區域協調發展發揮作用寄予厚望,期待安徽早出、多出成果,為中部地區的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成熟的做法和經驗。
《意見》提出加強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內城市間合作。其中就提到,要支援合肥都市圈建設,要增強合肥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意見》的出臺,對合肥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利好。今年合肥都市圈將全面開工建設合新高鐵,阜淮、寧淮、寧馬等城際鐵路;加快推進引江濟淮航運工程、滁河汊河集船閘等項目建設;建成通航蕪湖宣州機場等。在推動産業融合發展方面,將加快推進都市圈17個省重大新興産業基地建設。
合肥是“龍頭”,合肥加快發展才能更好帶動全省。中部地區,也是中國的糧食重點産區,有河南、安徽等糧食大省。此次《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求大力發展糧食生産,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和現代化建設,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打造一批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新興農業經營主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等。這些都與安徽建設農業強省的目標相吻合,對安徽“三農”發展是重大機遇。
今年安徽省夏糧總産1699.9萬噸,居全國第三,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突出貢獻。此外,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安徽也走在全國前列。安徽省已提出要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安徽樣板,用足要好此次出臺的政策,加快振興步伐。
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和開放高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見》提出推行林長制,大力推進森林品質精準提升工程。
2017年3月,安徽省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林長制改革,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責任制體系。全省共設各級林長5.2萬餘名,協同推進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目前,全省森林面積已達6262萬畝,森林蓄積量超過2.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30.22%。林長制從安徽走向了全國。
安徽林長制走在了全國前列。下一步安徽省將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實施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匯森林、金銀森林、活力森林‘五大森林行動’,健全“五綠”協同推進體制機制,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
另外,安徽省還推深做實河湖長制,開展“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整治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貫徹長江十年禁漁令。去年,安徽省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0%,創國家考核後最好水準。
《意見》提出打造內陸高水準開放平臺。高標準建設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援先行先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安徽自貿試驗區自揭牌以來,各片區結合自身發展的定位與方向,對內加快融合、對外深化合作,形成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蓬勃態勢。
合肥片區重點發展高端製造、積體電路、人工智慧、新型顯示、量子資訊、科技金融、跨境電商等産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産業創新中心引領區。蕪湖片區重點發展智慧網聯汽車、智慧家電、航空、機器人、航運服務、跨境電商等6大産業。蚌埠片區重點發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産業,打造世界級硅基和生物基製造業中心、皖北地區科技創新和開發發展引領區。
截至今年5月底,安徽自貿試驗區已新設企業7099家,簽約入駐578個項目,協議引資額3775.9億元。下一步,安徽省將積極對接上海、江蘇、浙江自貿試驗區,多方面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做優服務功能、做強項目協同、做好産業合作,推進長三角地區自貿試驗區聯動建設,共同打造對外開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