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
分享到 0

共用運動場 邀你一起來流汗

共用運動場  鍛鍊好地方

3月31日晚,合肥市政務區一個露天共用足球場上,“嘭嘭”的傳球聲與喝彩聲此起彼伏。明亮的吊燈下,綠色草皮分外醒目;兩塊五人制球場上,4個隊正在激烈交鋒。王也和隊友們每週都要踢幾場球,這個球場成為他們的首選。“來踢球的都是好友,知根知底、配合默契,比‘踢野球’有意思!”王也説。

與找一處平地,用隨身物品搭建“球門”,和一群陌生人分隊“踢野球”相比,共用足球場優勢明顯:球場大部分鋪設人工草皮,安裝了球門,標識清晰,並配有更衣室、淋浴間、衛生間等,場地條件很好;前來運動的人員大多相識,運動時的過激動作較少,即使發生磕碰也容易化解;球場多為籠式結構,能夠區分觀眾席和比賽場地,降低了運動時“誤傷”觀眾的可能性。

據了解,目前共用足球場主要採用計時收費方式,2小時一場,均價從200元至400元不等。“我們從下午2點開放至晚上10點,平時訂場集中在下班後,週末和節假日顧客較多,經常要提前幾天預訂才有場次。”合肥市一位共用足球場負責人張先生介紹説。

健身達人陳洋最近愛上了共用健身房。這裡全天開放,隨時可以鍛鍊,器材設施比較全面。每次健身前,只需在手機上預約時段並繳費,用戶就可以憑驗證短信來館鍛鍊。“這裡不會有人建議你上私教課、體驗課,氛圍非常好,適合安心鍛鍊。”陳洋説。

據不完全統計,合肥市現有共用運動場所已超200處,包括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多個運動項目。今年春節期間,合肥市開放了180余處公共體育場地,以滿足市民節假日運動需求。

場地仍緊張  管理跟不上

公益性質的運動場地廣泛共用,能為市民運動健身提供更多去處。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顯示,全國各類學校的體育場地共有66萬個,佔全國體育場地總量的39%,其中,中小學擁有體育場地58.49萬個,佔所有學校體育場地總數的89%。各類學校的運動場地對外開放,成為緩解城市缺乏運動場地的一個重要途徑。不過,近期據相關人士走訪合肥市幾所中小學了解到,不少學校運動場僅限校內人員使用,僅有少數學校允許市民在節假日進校運動。

出於防疫及校園日常安全需要,目前合肥市不少中小學實行封閉管理,運動場館暫不對外開放。此前,一些學校對是否開放運動場地也猶豫不決。“疫情發生前,我們開放過運動場地,但發生過校外人員破壞環境、與師生爭場地等問題,不利於校園管理。”合肥市一所小學保衛科工作人員坦言。

“社會球場因為免費,所以很難預訂,還不如去收費的場地。”王也説。前不久,他和隊友想體驗一個免費球場,不料現場人滿為患,只好打道回府。還有一處免費球場長期“鐵將軍把門”。管理員解釋道,由於對市民熱情缺乏預判,沒有制定合理的預約機制,球場開放之初就經常發生“搶地”風波,為避免事態激化,管理員索性將場地一關了之。

近年來,廣場舞大媽與年輕人爭籃球場、球場變露天倉庫等新聞不時爆出,折射了共用運動場的管理存在不足。“目前,社會球場、學校球場的對外開放程度有限,管理也相對滯後。”有業內人士表示,應探索建立有效預約機制,加強日常維護,保證運動場地品質“線上”。

民營的共用運動場也有隱憂。今年初,位於合肥市政務區的一家共用足球場停運,讓很多球友撲了個空。據知情人介紹,運營方沒有場地産權,只有使用權。一旦産權方收回場地,球場即面臨關閉。近年來,一些共用運動場因場地收回、改建、拆遷等而夭折。“無法預計場地何時會有變動,我們只能多留意適合做共用球場的場地,做到有備無患。”一名共用球場負責人説。

開放不止步  共用探新路

2017年,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要求公辦學校積極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體育場館。鼓勵民辦學校向社會開放體育場館。

自2011年10月開始,合肥市部分中小學體育設施即對外開放,市民在街道、社區免費辦理居民健身卡,即可在開放時間內入校運動。2013年起,合肥市還免費為進校鍛鍊市民購買公共安全責任險,併為開放運動場地的學校提供一定的器材維修補助。據合肥市教育局統計,截至去年底,該市城區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率達88.6%。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後,合肥市一些中小學已開展“網際網路+場館開放”技術創新,建立體育場館開放資訊化綜合平臺,實現資訊採集、資訊共用、動態監控等功能一體化。“我們會考慮安排志願者值守、加強保潔力度等,有效管護開放後的運動場地。也希望市民自覺遵守校園管理規定。”合肥市一中學負責人説道。

“我們建立了微信群,想組隊打球的市民可以預約使用場地。場地設施出現損壞等情況,市民也及時在群裏告知,我們會妥善處理。”合肥市一個公共籃球場負責人表示,建立預約機制後,場地使用和管理都比之前規範了很多。

針對運動場地保有問題,有業內人士建議,相關部門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託第三方參與公共體育場地日常運營,既可以保證運動場地持續穩定發展,也提升了用戶體驗。另外,可以在成熟商業體、老舊廠房車間等地塊中規劃一些空間開闢共用運動場,並保證場地産權穩定。

“相關部門應從政策、財政補貼等方面對民營共用運動場予以傾斜,拓寬它們的發展空間。”黃山學院體育學院教師王林表示,民營共用運動場屬於體育産業中的新興業態,有關方面應加強監督與引導,讓其與公共運動場地一道,共同構建起全面、多層次的全民健身場館體系。共用運動場應當創新運營思路,參與青少年體育培訓、體育知識講座、運動路演等活動,在擴大自身影響力和業務範圍的同時,進一步普及體育文化,營造良好的運動休閒氛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