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智慧體育場館建設按下“加速鍵”

“現在我去打球已經習慣了先在手機上訂好場地,再約球友,對了,還要看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取。”家住江蘇省南京市五台山體育中心附近的孫女士介紹説。

體育場館是體育産業和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的重要保障。“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體育強國”目標,並要求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此前,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明確推進“網際網路+健身”,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智慧化、資訊化、數字化水準。

依靠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技術的智慧體育場館建設,可以有效促進體育場館結構升級和服務流程再造,使之具備運動健身娛樂社交等豐富功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提高場館利用效率,激發體育市場活力。如今,在政策利好、標準化引領下,我國的智慧體育場館建設正在按下“加速鍵”。

智慧體育場館提升消費體驗

“智慧體育場館關鍵在於用數據驅動運營效率的提升,以此拓展體育場館的開放領域及空間,形成連結政府、體育場館、健身群眾、産業的平臺,促進體育場館休閒健身産業鏈的形成。”江蘇五台山體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該體育中心自智慧系統上線後,目前網際網路訂場率已超過90%,自助購票率超過80%。“目前中心相比之前,每年能耗可節約近200萬元,場館利用效率反而提升了30%。”

“現在去健身太方便了,手機上打開小程式點幾下就行了。”寧波市民張先生頗有感觸地説。

據悉,去年7月,寧波市本級及各區縣(市)體育部門下屬15家單位、27個公共體育場館全部接入寧波市體育公共服務平臺“體育寧波”。據統計,自27個公共體育場館統一上線後,用戶網際網路訂場率超過70%,自助購票率超過50%,問詢業務自助化服務率超過90%,場地服務人力成本下降50%,電子支付比例提升至80%以上,現金支付比例降低至10%以下,大大降低了運營人力成本及現金管理風險,大幅提升了體育場館管理效能。

“就拿舉辦體育賽事來説,因為目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智慧體育系統能支撐起城市分級賽的整體架構,採取線上組隊,線下約賽的形式,讓群眾以科學健康的方式參加賽事活動,滿足多元化的運動需求。”寧波體育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相比之前傳統的人工服務,智慧場館不僅能促進線上和線下融合,優化健身群眾的消費體驗,同時也能為場館在運營、管理及服務工作上提供便利。

標準化引領智慧體育場館建設

標準是品質的“硬約束”。如今,標準化在保證産品和服務品質、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國家及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把標準化作為推動高品質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年初,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批准發佈了《大中型體育場館智慧化建設和管理規範》省級地方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由於現階段我國並沒有出臺相關指導體育場館智慧化建設和管理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因此該《標準》的出爐,以及《標準》中涉及體育場館智慧化改造升級中,探索應用5G、物聯網、大數據、AI等現代資訊技術打造即時感知、智慧監管、科學決策等一體的智慧化、精細化場館管理模式,引起了體育産業界的廣泛參與和熱烈討論。

3月25日,《中國智慧體育場館標準化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編制啟動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西安、武漢等智慧體育場館的設計、運營、管理單位,以及體育行業專家學者齊聚北京,圍繞智慧體育場館標準體系建設展開研討,共同探索智慧體育場館標準化工作發展路徑和方向。

據悉,《白皮書》將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資訊中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體集團、北京市標準化研究院等共同牽頭編制,多家智慧體育場館相關企事業單位參與,將成為我國智慧體育場館標準化事業發展的重要指引。

智慧體育場館新形態未來可期

“一方面,智慧體育場館在進場流程、線上預訂、運動過程等環節實現全面數字資訊化升級,智慧化的軟硬體結合、燈控水控技術,降低了場館人工服務成本、經營成本等;另一方面,場館方可以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收集用戶資訊,比如運動喜好、時長、頻率等,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採取運動指導、體育行銷等,助力場館實現高效運營管理。”南京運享通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立清介紹説,在體育場館進行智慧化升級後,不僅方便了消費者更加輕鬆、科學地參與體育運動,對於場館方而言,其帶來的數字化轉型,也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數字孿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感測器更新、運作歷史等數據,整合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倣真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週期過程。隨著人工智慧、5G、區塊鏈、量子資訊等數字技術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應用,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給智慧體育場館的創新開闢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新的賽道。”在提及智慧體育場館的未來趨勢時,楊立清表示,數字孿生將會是智慧場館的下一個形態,其多源數據融合、各類技術整合、極致視覺體驗、實時交互協同、基於運作數據的模擬倣真等特性會為智慧場館提供更多想像空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