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讓體育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愛國主義教育成為很多委員關心的話題。比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常委蔡黃玲玲就談到,希望通過舉辦升旗儀式來培養香港孩子的愛國情懷。

“在香港有一支專門的升旗隊,可以進駐學校手把手教學生如何升國旗。在我擔任會長的時候,當時聯繫的學校有200多個,現在已經發展到500多個,我希望這個數字還能繼續擴大。”黃玲玲説。

對於愛國主義教育,很多委員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政協副主席王二虎建議,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周”;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原主席戴北方建議,要在深圳建設國際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好地宣傳、弘揚、繼承東江縱隊的紅色文化……

其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跆拳道協會、中國空手道協會主席管健民提出,要讓學校體育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體育興則國運興,體育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管健民説,從1932年劉長春第一次將中華民族的骨氣與尊嚴帶到奧林匹克賽場,到1959年容國團為中國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1960年中國登山隊開創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再到中國女排5次蟬聯世界冠軍、10次榮膺世界排球“三大賽”冠軍……一代代中國體育健兒生動詮釋著中華體育精神,激發著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與全世界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

管健民表示,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發展階段,讓學校體育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強化中華體育精神在厚植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中的價值與功能,既是學校體育高品質發展需要始終貫徹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體育高品質發展的應有之義。

管健民直言,當前我國中小學校愛國主義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以思政課為主要平臺的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教材內容不夠豐富,教育針對性不夠明確,教學層次性尚不清晰,教育形式的多元化程度有待提升。其次,中小學校對於愛國為何、為何愛國、如何愛國等3個愛國主義教育核心問題的講授還不夠透徹,缺乏貼近青少年日常生活、喜聞樂見的教學素材作為支撐。第三,學校利用網路空間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效率還不高,利用網路新空間、新素材講好愛國主義老故事,挖掘新故事的意識不足、手段不多、內容不夠。最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中關於奮鬥精神、吃苦精神的教育轉化效果還有待提升,缺乏有效的教育實踐載體。”

為此,管健民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一是應發揮體育的價值遷移作用服務愛國主義教育。充分挖掘學校體育課、校園賽事活動中體育價值的遷移作用,將體育課上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教育與奮鬥、吃苦精神教育有機結合,將運動賽場上的集體主義精神、規則和責任意識培養與祖國至上的中華體育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有機結合。

二是學校體育主動服務思政課程改革與創新發展。教育與體育部門協同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的體育思政課程教材編制工作,開展中華體育精神、中華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的專項課題研究工作。借助體育精神與文化的傳播,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學校體育各項工作,主動服務於學校思政課改革與創新發展。

三是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新空間與新內容。教育與體育兩部門共同開發便於在網路空間與新媒體平臺傳播,適於在學校思政課堂講授,易於青少年群體接受的體育文學、影視、藝術、動漫(遊戲)作品,以中國運動健兒在重大國際賽事中實現“飄”“升”“奏”的當代體育故事為主線,弘揚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厚植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

四是調動體育社會組織力量服務學校愛國主義教育。鼓勵國家、地方單項體育協會組織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進中小學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為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提供鮮活案例與生動教材,發揮體育明星正能量,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親和力、感染力與影響力。(部分圖片轉自新華社戴天驕製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