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全國政協委員謝敏豪:體醫融合需加強學科建設 建立科學架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部分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務。“建設體育強國”部分提出,推動健康關口前移,深化體教融合、體衛融合、體旅融合。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謝敏豪説:“這些表述進一步明確了體育運動對於推動健康關口前移的積極作用。”

謝敏豪表示,體育運動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體育運動可以改善代謝、調節免疫、提高身體適應能力,因而,適宜的運動可以輔助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相反,運動缺乏、運動過度與運動不當都會有損健康。因此,要達到體育運動促進健康的目的,必須要與醫學深度融合。

“儘管近年來我國體醫融合的探索與實踐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始終沒有徹底解決衛生與體育‘各自為政、各成體系、長期分割’的局面,體醫融合工作仍缺少具有可操作性、可推廣性、可複製性、可模式化的實施路徑,存在政策落地難、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相對滯後、基層投入不足等問題。”謝敏豪説。

對此,謝敏豪在此次兩會帶來的提案中建議:一是建設主動健康型試點醫院或醫院科室。由國家衛健委牽頭試點建立一批主動健康型醫院(科室),促進形成“中醫+西醫+體育”三結合的疾病治療新模式,把中醫與體育理論融入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與康復中,主動介入患者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中。“這些試點單位既要發揮中醫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方面的獨特優勢,又要結合運動干預對提高患者身體素質、改善疾病癒後方面的特殊作用,真正建成以患者為中心,集臨床醫療、中醫養生與運動干預三位一體的健康服務體系。”

二是加強“中醫+西醫+體育”三結合學科建設,並建立相應人才培養模式。要有全健康領域的人才觀,整合吸納熟悉體育、中醫、西醫領域的綜合型人才積極投身於體醫融合工作中。進一步加強體醫融合學科建設與改革試點工作,設立“中醫+西醫+體育”三結合學科,聯合國內外體育與中西醫領域的優質資源,建立中醫、西醫學院校與體育院校聯合辦學模式,形成優勢互補效應,培養出能夠熟練掌握運動人體科學的相關理論與實踐技術、熟悉中西醫臨床基本知識、具備科學健身指導綜合技能的專業人才。建立體醫融合分級分層的職業教育及職業認證體系,根據服務對象、服務場景及服務目的的不同,培養與科學健身指導規範化流程各環節相適應的不同類型人才。

三是推進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建設社區健康促進中心。從社區居民生活方式干預入手,以全民健身為先導,推動科學健身指導工作,促進社區健身服務提質升級。可以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為社區居民配套建設集運動、營養、心理、環境、文化等服務為一體的數字化社區健康促進服務中心,引領社區健康服務模式變革。同時,建立健全基於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社區健康促進服務中心相關規劃標準、建設指南、資源配置、資金籌措及管理規範等一系列配套保障,調動政府、社會、個人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共同行動,形成合力,讓體醫融合真正紮根基層、立足社區、貼近百姓生活,人人健康一個都不能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