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安徽省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水準顯著提高,社會民生事業不斷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期間,順應人民新期待,推動民生福祉實現更大進步。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健康安徽建設等,持續推動民生事業改善,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創業創新“帶動力”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五年來,安徽省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創業江淮”行動計劃,不斷健全完善創業服務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
“作為創業者,最大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就是全社會對‘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支援和肯定。”省政協委員程磊介紹説,“在創業早期,政府給予我們稅收減免、房租補貼等幫扶。同時,積極搭建平臺,幫助我們同上游企業對接。”
創業帶動就業,提升勞動者獲得感。“我是2016年來宿州創業的‘新安徽人’。這五年來,宿州發展很快,當地政府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優惠政策,積極幫助我們融資、對接科創資源。”省政協委員盧躍軍説。他介紹,他所在的企業十分注重人文關懷,在員工生日時會送出禮物,在節日前夕會組織慶祝活動,員工歸屬感很強。
談到未來前景,程磊信心滿滿:“‘十三五’期間,全省發展格局實現歷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水準顯著提高。有了這樣的基礎,相信在‘十四五’時期,全省會立足新發展階段,真抓實幹,推動經濟實力實現更大躍升,給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安徽省要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帶動力。我們的企業要與安徽發展同頻共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在新型顯示、新能源等領域做大做強,為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貢獻力量。”盧躍軍説。
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作為長期在基層工作的社區書記,我認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層困難群體。”省人大代表朱紅英説。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對於解除人民生活後顧之憂、促進社會公正和諧、維護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作用。如何進一步織密扎牢社會保障“安全網”,是代表、委員們普遍關注關心的熱點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省人大代表段婷婷建議,完善覆蓋全民社會保障體系,要通過加大政策激勵和引導,重點解決小微企業和個體勞動者、流動就業農民工參保問題,將所有人納入社會保障“安全網”之內。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安徽省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56.44萬套,改造農村危房47.37萬戶,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實現統一,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從每年3261元提高到每年7670元。
社會保障亮點令人振奮,讓人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未來五年,我相信經濟發展‘速度’與民生改善‘溫度’同步提升,發展成果逐步轉化為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讓群眾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朱紅英説。
緊扣執政之要,增進人民福祉。“十四五”時期,安徽順應人民新期待,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加強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努力使民生福祉達到新水準。
打造健康養老“幸福地”
“過去五年,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城鄉居民幸福感大大增強。”省政協委員楊言府説,在醫保扶貧方面,安徽在基本醫療保險基礎上,通過大病保險傾斜支付、醫療救助托底保障等,發揮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綜合防貧、減貧功能,貧困人口就醫負擔全面減輕。
健康和養老直接關係到群眾的幸福指數。“十四五”時期,全省將全面推進健康安徽建設,改革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和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加快醫療衛生資源提質擴容。楊言府表示,要向廣大群眾普及健康知識,在全社會形成更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同時,進一步促進健康産業發展,做好慢性病預防和救治工作。
健康是人民群眾的期盼,養老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過去五年,我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大資金投入,加快養老設施建設,創新養老模式,城鄉養老體系逐步建立。”省人大代表謝瓊介紹,安徽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省份之一,要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立法,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促進全省養老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安徽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我省在居家社區養老、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等實踐中的有效探索和好的做法,要固化提升為地方性法規要求,力求條例彰顯地方特色。”謝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