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臟裏的3支血管都堵塞了,就像運糧食的公路斷了,心臟餓得沒有力氣。我們先把右邊的路打通,運點糧進來墊墊肚子……”1月11日上午10點30分,中科院院士葛均波在開始當天的第二台手術前,向73歲的患者張大爺講解道。
這已是葛均波上午的第二台手術,9點多開始的第一台手術,也是高危複雜疑難病例。患者54歲,1年前接受了胰腺腫瘤手術,化療8次,半年前出現胸悶胸痛,檢查發現心血管嚴重狹窄伴鈣化。
葛均波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兩年前,他響應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來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擔任院長。因為在上海還有職務,他上海、安徽兩地跑,總是步履匆匆。
頭天晚上10點多,他才從上海到達合肥,第二天早晨8點不到已開門接診。“你的心肌可能有一部分壞死了,導致早搏。”“你的症狀是心肌缺血,但不太像是冠心病引起的,可能是X綜合徵。”他仔細分析不同病人的病情,告訴有的患者如何“控制危險因素”,有的患者“你的問題不大,不要再花冤枉錢到處看病了”。
中午1點30分,葛均波做完第二台手術,取下鉛衣,手術服已經濕透。下午,他主持召開醫院“十四五”規劃會議,研討新年如何開新局。
統計顯示,安徽是全國“出省求醫率”最高的省之一,主要原因就是區域醫療資源的不平衡不充分。在長三角,安徽是資源相對薄弱的“醫療洼地”。
為了“讓安徽的病人在家門口看病”,葛均波來安徽兩年多,引入一批高水準醫生和前沿醫療技術,組建長三角心血管醫療聯盟。但著力最多的,還是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一個醫生即使長100隻手、24小時不睡覺,看的病人、做的手術也是有限的。應該把學識傳遞給學生,培養出一批人、一代人。”葛均波説,他想帶出一支有“造血功能”的團隊,“把我的技術留在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