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守護藍天碧水 擦亮生態底色

藍天常在、碧水長流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近年來,安徽省生態環保齊抓共管格局構建成型,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氣品質、水環境品質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準,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源頭治污,保衛江淮藍天

“以前進出小區能聞到很濃的油煙味,現在聞不到了,很好!”1月9日,亳州市和平路沁園小區居民呂艷高興地説。

曾經,沁園小區臨街商鋪牛肉饃店、鐵鍋燉店、燒烤店油煙管道口正對著小區,油煙排到小區內,影響生活環境,被群眾投訴舉報。經城管部門督促,3家飯店進行整改,不僅將排煙管道走向進行了調整,還淘汰了老舊的油煙凈化器,新裝了大風量複合式油煙凈化設備。“我們每月定期清洗維護,確保油煙達標排放,減少空氣污染。”牛肉饃店負責人李偉説。

治理餐飲油煙污染,是藍天保衛戰“控燒”中的一項工作。藍天常在,是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我省以“五控”為抓手,即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調整優化産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等。

污染防治攻堅之下,安徽省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全省在用141台火電機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92條水泥工業在産生産線全部達到全省地方排污標準,10034台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全省範圍內的黃標車全部淘汰等。

源頭減排、鐵腕治污,藍天數更多了,空氣更清新。截至2020年11月,全省PM10平均濃度 58.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同期下降18.8%,年均值第一次穩定達到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除黃山、池州外,14個2015年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同期下降28.8%,好于“十三五”下降18%的考核目標;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準。

生態修復,呵護碧水長流

“以前家門口這個河壩,就是一些亂石堆,壩兩邊全是荒草地,沒想到現在這麼漂亮了。”黃山市黃山區耿城鎮金橋村村民苗蘭雲説。

苗蘭雲點讚的是黃山腳下浦溪河的變化。當地實施浦溪河綜合改造,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治理工程、生態修復工程、道路交通系統優化提升和飲水安全工程等,並配套建設區域內綠化、景觀、文化旅遊等設施,總投資7.88億元。經過改造提升,如今河水清澈見底,遠遠近近點綴著觀景亭,一派詩情畫意。市民讚譽“治好一條河、美了一座城”。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城市的紐帶。為保護水環境,全省推深做實河(湖)長制,實施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去年年底,安徽省發佈“總河長令1號”,在全省組織開展“清江清河清湖”專項行動,清理整治亂佔、亂排、亂捕等危害河湖健康生命的突出問題,促進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管理保護目標。

實施碧水保衛戰,全省重點推進城鎮污染、農業農村污染、水源地污染、工業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治理等。隨著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深入實施,截至2020年11月,全省231條城市黑臭水體,已完成整治218條,完成率94.4%。“十年禁漁”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關鍵之舉。去年6月起,全省強力推進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長江幹流安徽段及其8個重要支流等範圍內,漁民全部退出捕魚作業。全面推廣生態補償新安江模式,安徽省以水質國考斷面為基礎,建立地表水生態補償斷面121個,基本實現主要水體全覆蓋。

水環境品質大幅改善。截至2020年11月,全省106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4%,好于考核目標9.5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其中,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90%,創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準。

挂圖作戰,攻克環境“頑疾”

“江岸變綠了,江水清了,水面上的水鳥更多了,老百姓休閒有了好去處。”看到薛家洼的環境變化,57歲的馬鞍山市民孫齊欣慰地説。

薛家洼地處長江岸邊,過去長期亂搭亂建、污水橫流。隨著“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實施,經過搬遷拆遷、種草植樹、修復江岸、建設遊園步道等系統整改,薛家洼華麗“變身”生態遊園,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美麗岸線,成為全省落實長江大保護的一張重要“名片”。

提升生態體系品質和穩定性,整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勢在必行。去年,全省縱深推進“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全省形成“23+80+N”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清單,建立“點對點”“長對長”整改責任網,挂圖作戰、對賬銷號。

各地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作為重中之重來抓,採取超常規舉措、超常規力度進行攻堅,實施進園區、納統管、關污源、生態修復等一大批項目。截至2020年11月,1747個“23+80+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中,已完成整改1597個,佔比91.4%。去年,安徽省進一步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對6市開展專項督察,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提升百姓環境獲得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