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上的安徽”加速跑,合肥與滬蘇浙將成“1小時朋友圈”
2020年12月30日,寧淮鐵路天長段正式開工,素有“安徽東大門”之稱的天長沸騰了。天長市位於安徽省最東部,三面被江蘇省5縣市環抱,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裡成了鐵路網規劃的盲點,至今未通鐵路。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天長迎來了交通發展的重要機遇。寧淮鐵路將結束天長不通鐵路的歷史,63萬天長人一步邁入“高鐵時代”。
寧淮鐵路自南京北站引出,經天長市至江蘇淮安,項目總長200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總投資404億元,施工總工期4年,其中安徽段全長43.9公里,新設天長1座車站。
“高鐵建成通車後,天長將接入國家高鐵網,天長到南京的通行時間將縮短至半小時左右,到合肥預計1個多小時可以通達。天長將搭上蘇中蘇北的快車,加快對接大江北,融入南京都市圈。”天長市交通局局長於旌方欣喜地介紹,“十三五”以來,該市搶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機遇,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先後謀劃寧淮高鐵、寧天城際二期兩條鐵路,努力變區位優勢為交通優勢。
“十三五”以來,安徽省推動交通運輸全面對接滬蘇浙,以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為重點,全方位推進交通基礎設施聯網優化、運輸服務提質升級、多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鄭徐、杭黃、商合杭、鄭阜、合安等一批高速鐵路建成通車,“軌道上的安徽”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截至目前,全省高鐵運營里程達到2329公里,位居全國第一位,16個省轄市“市市通高鐵”,高鐵通達28個縣,基本形成了以合肥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網,安徽在全國鐵路網特別是高鐵網的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
近日 《安徽省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發佈,明確提出,全省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實現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到2025年,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路總體形成,“軌道上的安徽”基本建成,全省鐵路密度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高速鐵路達到3700公里,實現鐵路網覆蓋90%以上的縣,80%以上的縣通達高鐵。合肥與滬蘇浙中心城市之間享受1—1.5小時客運服務,合肥都市圈內享受1小時公交化通勤客運服務。
打通“斷頭路”“瓶頸路”,提升省際互聯互通水準
2020年底,S205銅城至冶山段一級公路建成通車,制約天長到南京的一條瓶頸路打通。家住天長的徐先國在南京一家外企上班,這條路通車後,意味著他上下班之路更加暢通。
“以前從市區到金牛湖這段路只有雙向兩車道,車流量大,經常擁堵,上下班要兩個小時,我一週只回來一兩次,現在變成了雙向六車道,一路暢通,上下班路程節省了半個小時,兩地實現了同城化,我可以天天回來了。”徐先國説。
邱良山是天長天汽運輸公司的負責人,公司共有100多輛貨車負責物流配送,交通條件的改善讓他們感受頗深。天長至南京這條線路最為繁忙,現在隨著道路變得暢通,物流需求更加旺盛。不少駕駛員反映,S205通車後,通行條件明顯改善,不僅通行時間縮短了半個小時,貨運量也增加不少,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
天長市交通局副局長趙玉龍介紹,“十三五”期間,天長切實加快國省幹線公路、高速公路等高等級公路項目建設,打通省界“斷頭路”,實現區域交通“互聯互通”,共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5億元,新增高速公路54公里、一級公路80公里,宿揚高速天長段、S205/S410銅城至冶山段等一批省際公路先後建成通車。
打通省際“斷頭路”,是長三角交通一體化發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安徽省深化東向對接,加強與滬蘇浙通力合作,持續打通“斷頭路”“瓶頸路”,省際互聯互通水準大幅提升。泗洪至許昌、宿州至揚州、徐州至明光、蕪湖至雁翅、濟南至祁門碭山段等5條高速公路先後貫通,高淳至宣城、溧陽至寧德高速江蘇段,臨金高速臨安至建德段,來六高速、蚌埠至泗洪高速、黃千高速等6個項目加快建設,申嘉湖西延安徽段即將開工,打通省際待貫通路段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安徽省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指出,實施高速公路貫通加密、擴容改造和服務提升工程,謀劃建設一批東聯滬蘇浙、西接中西部的高速公路,推進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升級改造。優化高速公路網路層次結構,提升省際高速公路通達能力,滾動實施省際待貫通路段專項行動,加快實現高速公路“縣縣通”到“縣城通”。
優化港口功能佈局,打造通江達海的現代港口群
“嗚嗚——”2020年12月22日上午10點,汽笛一聲長鳴,滿載貨物的“勝濤668”號緩緩駛離蕪湖朱家橋碼頭,向著上海外高橋港進發。
作為安徽省首條通往上海的外貿直達航線,蕪湖—上海外高橋“點到點”外貿直達航線開通後,蕪湖到上海的運程將由原先7天以上壓縮至3天以內,大大提升外貿貨物運輸時效,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為省內企業提供穩定的近洋支線班期及運輸通道,助推安徽外向型經濟高品質發展。
外貿直達航線的開通,為安徽外貿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優惠。
江森自控日立空調有限公司蕪湖分公司負責人丁昊介紹:“原先我們的貨物從蕪湖港運到東京港需要挂靠太倉港口,耗時長達10天,現在六七天就可到達,每月的貨運量提升了15%-20%。運費也大大節省,每月能省5-10萬元左右。”
蕪湖申蕪港聯物流公司是一家貨代公司,企業負責人余林也感受到了直航帶來的“春風”。“直航開通能緩解港口擁堵、避免不可抗力導致中途封航等問題,船舶挂靠各港口所牽涉的衍生費用也都可以避免,如裝卸費、落配費、超時造成的碼頭堆存費等。時間成本的節約提升了用船率,整體貨運量提升了。”余林表示,看好蕪湖港的未來,企業希望進一步加強合作。
近年來,全省加快港口資源整合,以蕪湖至上海航線為核心,省內水上巴士“合蕪小支線”(合肥至蕪湖)、“皖江小支線”(安慶-池州-銅陵-蕪湖)為兩翼的“一核兩翼”全省集裝箱運輸新格局基本形成,全省集裝箱港口運營一體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根據《方案》,安徽省將進一步優化港口功能佈局。繼續推進港航資源整合,健全一體化發展機制,佈局形成以蕪湖、馬鞍山港為核心,安慶、合肥、蚌埠、池州、銅陵、阜陽、淮南港為骨幹,其他港口共同發展的總體格局。推進蕪湖、馬鞍山、安慶江海聯運樞紐,合肥江淮聯運中心和蚌埠淮河航運樞紐建設,開展淮南淮河航運樞紐建設研究,共同打造串點成線、通江達海的現代港口群。完善集裝箱江海聯運體系,提高集裝箱水水聯運比重。推進連接沿江、沿淮主要港口集疏運鐵路、公路建設,實現港口與鐵路、公路運輸銜接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