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分享到 0

陳光明:把産業扶貧扶在百姓的“心坎上”

“村裏來了陳書記,經常到我們家看望,幫助我們,我們現在的生活頂好了!”徐大爺在採訪時激動地説,他口中的陳書記,就是陳光明。作為第七批選派幫扶幹部任長豐縣吳山鎮樓西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光明早已深入村裏百姓的心中,黨建講課、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種養指導……村裏處處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大家看在眼裏,都記在了心裏。

初到樓西村,一切都要從頭抓起,陳光明每天騎著自行車分別到17個村民組獨自走訪,全面掌握了52戶貧困戶97人的基本狀況,並對村裏的生産、人員、設施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掌握。通過詳細了解貧困戶家庭住房、生産生活、醫療、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困難,陳光明精準落實扶貧“一戶一策一人一措施”,把扶貧工作做到了實處、細處、老百姓的“心坎處”。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産業。要想讓貧困戶實現長久地脫貧致富,産業是重中之重,要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陳光明和駐村工作隊通過和與村“兩委”研究規劃後,積極與相關部門申請扶貧項目資金,開展平整土地、清理溝渠、鋪設生産道路、建設大棚、建設廠房……通過一二三期項目的有序推進建設,初步建立近七百畝規模、基礎設施配套、加工廠房的扶貧産業園區,以500元/畝價格流轉,建設固定資産鋼架大棚80畝,4000平方米的連棟大棚和2000平方米的玻璃大棚,為村集體帶來了20萬元以上的收益。

結合樓西村以前種植過南瓜的歷史,陳光明和工作隊大力支援村裏發展“一村一品”奶油南瓜種植。“以前,村裏道路不是特別方便,村裏農田的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不能發揮抗旱排澇的作用,農戶的生産和銷售都會受到限制。”陳光明介紹説。針對這些情況,他帶領工作隊“打通最後一公里”,清理了溝渠,新修了農業生産設施和20公里水泥路,幫助解決了運輸問題,並增強了農田的抗旱減災能力。針對部分農戶缺乏技術和種植經驗,陳光明多次組織邀請省市縣各級專家對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充分利用自己個人專業優勢,經常在田間地頭組織“板凳課堂”活動,手把手、面對面地進行講解,從育苗、施肥、治蟲到如何增質增産,他都耐心地和農戶講清楚,確保大家聽得懂,學得會,幹得成。

為解決進一步發展和銷售問題,樓西村先後引進安徽岸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牧萊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同時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方式發展訂單農業,輻射帶動周圍農戶種植玉米、火龍果、草莓、南瓜等瓜果蔬菜,統一收購銷售,既解決了農戶銷路問題,又促進了農戶自家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樓西村大力倡導“消費扶貧”、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消費+電商扶貧,建立了更多的銷售渠道。

如今,樓西村通過結合産業發展,村集體收益由原來的幾千元增長到81萬元,貧困戶的每人平均年收入也達到了13000元以上,生活水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脫貧戶傅世和今年69歲,早年因為和老伴倆人身體有慢性病被識別為貧困戶,在陳光明的推薦下,老傅去到了産業園裏種植南瓜,自己額外也種一些補貼家用,年收入在3萬多元。“現在收入都挺好,生活各方面都很好,吃的喝的都好,很滿意!”傅世和笑著説。

“未來,我們要進一步鞏固我們的脫貧攻堅成果,在他們的産業發展、醫療就醫、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持續關注,做到‘四個不摘’,幫他們實現穩定脫貧。對於産業發展,我們樓西村始終牢記要致富靠産業,要走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道路,才能實現把劣勢轉為優勢,把優勢推向勝勢,這樣才能把我們樓西村建設的更加美好。”對於樓西村將來的發展,陳光明充滿了信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