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舒城:“小型水庫”滋養“邊遠山村”

 一次進村入戶走訪貧困戶時,有機會來到位於舒城縣五顯鎮的茶沖水庫,人還未到,只聽小溪流水潺潺,沿著通向大壩的水泥路,在煙雨濛濛中走到茶沖水庫大壩上,迎著從山凹裏吹來和煦的風,讓人心曠神怡。

茶沖水庫位於舒城縣五顯鎮上河村界嶺組,水域面積約20畝,庫容約10萬立方米,水庫岸線彎曲,由自然山坡和大壩組成。“2019年舒城縣遭遇近40年來最嚴重的旱情,茶沖水庫水位雖有所下降,下游近20多個村民組村民的生産生活用水一直未受影響。”同行的上河村黨支部書記李坦銀告訴我們。

除險加固保平安

上河村界嶺組是舒城縣西南山區一個邊遠貧困小村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14戶43人,目前,已全部脫貧。

茶沖水庫位於小村莊上游,興建於上世紀60~70年代,限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和設計、施工、運作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隨著歲月的流逝,水庫設施和各種設備不斷老化,不能正常運作,“汛期不敢蓄水,汛後無水可蓄”,達不到調蓄水資源的目的,嚴重影響水庫效益的發揮。2015年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工程建成後保障了下游農田的灌溉,供給下游村民生産生活用水,不僅保了一方平安,也滋養“邊遠山村”貧困群眾的生産生活。

“目前,全縣共有在冊小型水庫187座,其中小一型8座、小二型179座,大部分都集中在邊遠相對貧困的山區。”縣水利局副局長賈世勇介紹。近年來,為了消除病險水庫安全隱患,保護下游村民群眾生命財産,發揮水庫效益,助力脫貧攻堅,全縣累計完成148座病險小一型和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水庫工程除險加固後,發揮了防洪保障作用,恢復了農田灌溉功能,涵養了水源,極大地改善了貧困地區的生産、生活和生態條件。

山水和諧育新機

陽光明媚,冬意闌珊。暖陽照耀下的該縣西南山區張母橋鎮,到處層林盡染,漫山紅遍,美不勝收,穿行在蜿蜒的旅遊路上,碧波漣漪的洪沖水庫、翠色慾滴的幸福山林海與小橋流水人家、田園風光交相輝映,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洪沖水庫是張母橋鎮白果村一座小二型水庫工程,除險加固建設不僅使工程恢復到正常運用,産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張母橋鎮結合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做起了“山水文章”,以洪沖水庫周邊幸福山風景和車廂溝櫻桃相結合,打造生態旅遊項目。“得益山水資源的開發,給水庫周邊的10多戶貧困戶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白果村書記胡仁貴介紹,目前,在原村小舊址辦起的鄉村旅遊農家樂,正帶動周邊貧困群眾就業增收致富。

如今,舒城縣許多小型水庫成為了鄉鎮開發旅遊休閒度假的地方,實現了水庫持久的經濟社會效益,讓更多貧困的邊遠村莊有了依水而富的基礎,也成為周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源泉。(胡聖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