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體教融合:推進青少年體育治理現代化

在我國,崇文尚武兼顧健腦健體的知行合一思想,溯源於中華文化對國族、民族和人族塑造的精神。西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禮、樂、射、禦、書、數”通五經貫六藝的理念,構築了中國周朝貴族教育體系。在現代社會,人的體力、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充分闡釋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説的精髓。當前,青少年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及其健康治理本身的複雜性,青少年健康治理成為全球公共治理、公共衛生等領域的焦點問題。

為實現完整教育和釋放體育的育人功能,發揮體育在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9月21日,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旨在促進我國青少年體育、教育、健康等領域全面融合,消解青少年健康發展隱憂,以青少年體育高品質發展為治理目標,構建青少年體育多元互融的治理主體,形成協同化合作的治理機制,以實現青少年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治理效能。

治理目標:青少年體育高品質發展

高品質發展是時代改革的核心命題。黨的十八以來,青少年體育工作始終以提高全體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培養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為責任,在組織建設、標準建設、賽事組織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構建治理體系。新時代體教融合是促進青少年體育高品質發展的政策機遇,在遵循青少年生長髮育、接受教育、養成習慣、興趣愛好和休閒生活規律的前提下,構建以青少年為中心的體育鍛鍊參與體系,著力培養其身體素養,為終生體育鍛鍊打下基礎。當前,我國在學校體育基礎建設、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資源投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針對青少年群體覆蓋面大、生長週期長、需求多元化等特點,青少年體育單兵作戰、各負其責的傳統行政思維仍未較好應對青少年日益增長的體育、教育、健康等多領域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如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日益火爆背景下,培訓主體場館等資源匱乏,學校、公共體育場館配置不均衡等,強基層理念下青少年基層體育、健康組織還未建立集現代體育技能、體能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的服務體系。

顯然,高品質發展需要以體育、教育、健康等不同領域,政府、社會和市場跨域治理理念,提高資源投入和産出效率,以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為青少年提供科學的體育技能培訓、完備的體育組織服務、多類型的體育賽事活動和跨領域的體育文化交流,以家庭體育為啟蒙、學校體育為基礎、社會體育為延伸、精英體育為標榜,使全體青少年不錯過健康發展的關鍵期和提升身體技能的窗口期,使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運動鍛鍊得到長足發展,成為“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的新時代青年精英。

治理主體:青少年體育多元化互融

新時代體教融合不是傳統行政思維背景下體育和教育部門的事業融合,而是以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為目標的全領域有機融合,形成普通學校、各級各類體校、社會體育組織互融互通的青少年體育治理格局,形成以普通學校、各級各類體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等組織融合,組織青少年技能培訓、冬夏令營等活動,以及國家隊、省市體育專業隊與普通高校等合作培養青少年後備人才。在《意見》的指引下,體育、教育等不同領域獨立建制且性質不同的青少年體育組織多元化互融,注入健康中國的“大健康”理念,促進其體育+健康、旅遊、教育、網際網路等多元化服務,以適應青少年時代特徵。

治理主體多元化融合是《意見》推動青少年體育的重點改革工作。在青少年教育、生活等方式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各級各類體校辦學正朝著合作互融、提檔升級的方向發展,區縣級少兒體校憑藉其豐富的體育資源和周邊學校合作創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從而拓寬招生渠道、盤活學校資源,與幼兒園合作為其提供幼兒體育服務。市級體校以進學校、開辦創辦冬夏令營等方式向社會傳播正能量,為全體青少年提供科學體系化的體育技能培訓,使體校轉型成為青少年體育校外活動中心。同時,普通學校是青少年體育的陣地,在開齊開足體育課的背景下,促進普通學校以合作的形式創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整合社會和市場資源,形成以代表隊、體育基礎大項、“三大球”、傳統特色課程、體育研學遊等特色,逐漸改變“不學習就去練體育”的教育偏見,使體育真正成為培養男子漢和巾幗英雄的良方。

治理機制:青少年體育協同化合作

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場地設施、指導師資、安全保障、同伴隊友、同場對手、親友關注等資源要素區別於文化教學,其要素的複雜性、過程的階段性和干預的科學性等給青少年體育教學或訓練組織增添難度。體教融合致力於多部門、多領域、多層級協同治理和合作共贏,為體育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提供環境和條件。從目標方面,《意見》出臺形成了體育和教育部門以普及和精英一體化發展的協同理念,就體育和教育領域優質資源互融,在廣泛的組織體系中,以全體青少年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激發興趣、培養情趣為切入點,設計符合青少年群體規律的活動,深入基層以精準項目、精準人群、精準選材和精準培養構建集約化的精英後備人才培養體系,使科學訓練優質資源落腳于可塑之才身上,圍繞其生長、教育、訓練和職業發展軌跡,提供有力保障。從資源方面,面對體教融合的改革清單,體育和教育部門、各級政府要將以互補、錯位的方式,在體育賽事、活動、師資等領域形成一條化設計的推進政策,建立青少年體育訓練、活動、賽事等領域的評價機制,激發地方特色化改革試點建設,大力促進青少年社會體育組織能力建設,排解其場館資源、師資團隊、課程建設等方面的憂慮,尤其是絕大多數青少年體育組織都屬於小微機構,政府以引導資金、標準建設扶持其有序發展,發揮社會資本和市場要素在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中的多樣化方式、多元化服務、融合化內容的作用,構建“體育干預為先、教育滲入為本、健康發展為勢”全領域動態圖譜。

治理效能:青少年體育可持續發展

高效能治理是構建治理現代化的基礎。《意見》從學校體育、各級各類體校、社會體育組織和特色運動隊建設等四個部門構架起體教融合的治理主體,以場地設施、活動開展、賽事體系、基礎保障、人力資源等領域創新改革,旨在打破壁壘、形成合力,以青少年體育政策執行與其生活良性互動,使體育作為健康成長的天然促進劑。體教融合要贏得社會共識,政府形成合力不應局限在完成改革清單的活動任務,而是以體育之健身、健心和健群的理念形成社會關注、活動鏈條持續效應的組合拳,以兼顧文化學習和運動訓練避免社會詬病“無育之體育”,以家庭、學校、社會全領域體育滲入青少年生活之中。從公共政策的角度,《意見》及其執行過程不僅是給青少年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形成全體青少年健康發展對國家、社會、家庭等長遠效應的社會共識,強化《意見》執行的治理效能,以體育改良“陰柔之美”“靜坐少動”“宅家孤僻”等的不良生活性情、行為習慣,將健康、時尚、活躍、勇敢、團結的精神注入青春成長的脈搏之中。

體教融合實現體育促進完整教育和教育釋放體育功能的價值回歸。體教融合的新體系重在激勵全體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和精英運動員全面發展,以培養全體青少年健康身體素養強化強國強族的基礎,全面發展培養新時代體育事業的尖兵,將“英雄敢於爭第一”的“超越自我、挑戰自我”體育精神,向社會發揚和傳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