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品質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十三五”以來,我省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邁上新臺階,農村改革持續深化,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由全國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三農”向好,全局主動,農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進一步築牢全面小康社會的底座。
糧食總量站上800億斤臺階,産業競爭力快速提升
民以食為天。扛穩糧食安全的重擔,是國家賦予安徽的重任。
“目前,我省糧食總量已經穩定站上800億斤臺階,排名由2015年全國第6位上升到2019年第4位。”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表示,這為應對風險挑戰、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快美好安徽建設提供了基礎支撐。
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強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我省在全國率先完成5200萬畝糧食生産功能區和1900萬畝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劃定任務,2015年到2019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750萬畝,佔耕地比重由 2015年 30.6%提高到 2019年的50.4%。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提高15.4個百分點。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0.544,比2015年增加0.03百分點。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6650.6萬千瓦,增加69.6萬千瓦。
這意味著我省糧食不僅能高産,更能穩産,發展全局的“定盤星”作用更加牢靠。
抓産量的同時,我省推動區域佈局優化,提升生産效益。目前我省水稻主要集中在沿淮及其以南13市、小麥集中在沿淮及淮北9市,生産集中度均達90%以上。 2020年預計水稻和小麥口糧作物播種面積超過8000萬畝,佔全省糧食總面積的73.33%,居全國第4位。
産業競爭力快速提升。我省把糧食生産融入現代産業體系,採取“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專糧專用、品牌銷售”運營模式,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糧食訂單生産,提升糧食産業競爭力。2020年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生産面積達2298萬畝,佔小麥播種面積的53.4%,實現面積過半的跨越式發展,並在全國首創製作了專用麥種植地圖,引導用糧主體按圖索“麥”。
全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達1.6萬家,休閒農業年綜合收入820億元
鄉村要振興,産業必須興旺。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華介紹,“十三五”以來,我省鄉村産業不斷發展。深入實施農産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全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總數達1.6萬家,各類農業産業化聯合體1941家。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全面推進,創建國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2個、國家特色農産品優勢區7個。電子商務、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等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2019年,全省農村産品上行網路銷售額536億元,休閒農業接待遊客達2.08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820億元。
農業的底色越來越鮮亮。“兩減量、兩利用”水準全國領先,2015年以來化肥農藥使用量有望實現“六連降”,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91.7%和91.8%,均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創建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3個、農業農村部綠色高産高效示範縣18個。“三品一標”農産品有效使用總數達8383個,其中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數居全國第2位。大力推廣綠色高效種養模式,推廣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415萬畝。
産業蓬勃發展,農民腰包越來越鼓。今年前三季度,我省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2523元,同比增長6.8%,增幅比全國高1個百分點,今年有望實現與全國絕對差距進一步縮小;深入實施“四帶一自”産業扶貧工程,産業扶貧帶動扶貧對象每人平均直接增收2335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 10821元增加到 2019年的 15416元,從全國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王華説。
農村民生進一步改善。目前,我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85%,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超100%,已建和在建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設施1180個,中心村污水設施4900多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基本完成,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確權頒證讓1215萬多戶農民吃上“定心丸”,“三變”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從鳳陽小崗村“大包乾”開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省做出了一個又一個農村改革樣板,改革創新成為安徽最為寶貴、最具優勢的遺傳基因。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紅介紹,“十三五”期間,我省在全國率先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讓1215.9萬戶農民吃上了“定心丸”。在此基礎上,深入實施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目前全省耕地流轉面積4060萬畝,流轉率50.4%,比全國高出10個百分點。“天長市、旌德縣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深入探索延包的路徑和方法,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王紅表示。
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在金寨縣首輪改革取得預期成效的基礎上,新一輪國家級改革試點擴面提速,目前滁州市代表中部地區開展整市試點,並新增泗縣、東至縣2個縣級試點。此外,我省還在肥西等18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省級試點示範,取得了明顯進展。
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按照確資産、確權屬、確成員、確股份“四確同步”的要求,我省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工作在全國率先完成,全省共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5547.2萬人,量化集體資産340億元,組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16324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體制和運作機制得到構建和完善。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加快強村富民步伐。目前我省“三變”改革村級覆蓋面已達65.7%,全省10450個村(居)通過“三變”年均集體增收5.4萬元,戶均增收1093元,“三變”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深化農業經營體制改革。“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大力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王紅介紹,目前我省註冊登記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雙雙突破10萬個,分別居全國第1位和第5位,比2015年增加9.5萬個、4.4萬個;培育農業産業化聯合體1762家,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組織2萬多個,大大提高了我省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水準,加快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