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黃山市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紀實

文明者,美而有序。

初冬時節,新安江畔,碧水與藍天輝映,青山與白雲相隨,遊客流連忘返,居民頤頤而樂;城市主幹道車水馬龍井然有序,背街小巷清新雅致,文明韻味融入鄉土風味、城市情味、生活滋味,令人回味無窮。

旅遊城市到文明城市的距離有多遠?黃山市這方文化厚土上,文明是一種精神傳承,是一種現代化重構,是150萬人民群眾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從不懈怠,從未停歇,6年創城路上,每一步足跡、每一處變化,都凝聚著當地幹部群眾追夢的心血和汗水。

從“旅遊城市”到“文明城市”,內外兼修塑造文明風貌

綠水青山,天賦于皖。素有“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美譽的黃山,是海內外聞名遐邇的旅遊城市。在很多外地人心中,黃山代表著安徽。

漫步在黃山城區的街頭,寬闊整潔的人行街道、造型別致的街頭小品、色彩斑斕的道路綠化,錯落有致的居民小區,井然有序的農貿市場,快捷便利的交通網路,處處生機勃勃而又和諧宜居。

自黃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背街小巷悄然“換粧”,“臟亂差”變身“綠富美”,“龍須溝”升級成“後花園”……新安江畔天常藍、山常青、水常綠,常年開啟美景“濾鏡”模式,一步步刷新城市顏值。

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準,不但看顏值,更要看“氣質”。

“這裡不但山美水美景美,而且路美城美人美,讓人驚訝。”吉林遊客杜盛介紹説,他第一次到黃山旅遊,讚嘆于“禮讓斑馬線”的別樣風景。不論是駕駛員的停車禮讓,還是行人的含笑致謝,舉手投足間皆為風景,這既是黃山市民文明素養的體現,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寫照。

從“景”到“人”的轉變,從顏值到“氣質”的轉變,得益於黃山市牢牢把握文明城市創建的內涵,緊扣“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實現文明創建與城市發展共生共長。

文明流淌在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從義務清理小區垃圾的老人,到“小手拉大手”的學生;從為環衛工人提供溫暖的愛心商家,到幫助走失老人找到家的熱心市民;從頂風冒雪的社區網格員,到穿梭不息的文明志願者……每個黃山人用一言一行,齊心協力參與到播撒文明種子的行動中來。

創文明城,育文明人。“我們聚焦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倡導文明風尚,堅持示範引領,強化監督約束,大力引導市民樹立文明觀念、養成文明習慣、爭當文明市民,充分展示城市美好形象,增強城市軟實力。”黃山市委書記任澤鋒説。

從“來者心儀”到“居者心悅”,創建惠民共用文明成果

“這幾年城市變乾淨了,小區的變化太大了,樓道‘花臉’變‘白臉’,社區還給我們裝上樓道燈,創建文明城市最大的受惠者是咱們老百姓。”家住屯溪區戴震路社區沙洲新村居民李明感慨地説。

沙洲新村並不“新”,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原本有17個進出口,是名副其實的開放式老小區。老舊小區改造後,以前的“私家菜園”變成公共車位,垃圾場變成健身廣場,亂搭亂建的大倉庫變成兒童樂園……對於身邊的美好變化,居民看在眼裏、挂在嘴邊、記在心上。

“我們踐行開門創建,老舊小區改造問政於民,收集民情民意,把居民心中一件件堵心事變成暖心事。”屯溪區戴震路社區居委會主任胡小燕説。

道路硬化、綠化美化、樓道刷新、停車位規劃、增設充電樁……創城以來,黃山市共完成棚戶區改造6954套,整治老舊小區918個,新(改)建中心城區道路41條,新增停車場泊位3534個,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以前是踮著腳來買菜,一不小心就會踩上‘水雷’,現在可以推著嬰兒車來逛菜市場,環境既整潔又亮堂,買菜也變成了一種生活樂趣。”屯溪區黎陽鎮萬貫菜市場附近居民陳鐘説。

據了解,屯溪區有7個農貿市場,由於經營産權各異,大多市場存在基礎設施老化、配套設施不完善、衛生環境臟亂差、管理手段單一粗放等問題,一直是創城路上的“老大難”。

今年4月,屯溪區通過協商談判,統一回收經營權,並投入2200余萬元,對所有農貿市場實施改造,引入農産品大數據平臺,建立經營者誠信經營臺賬,在全省率先取締農貿市場活禽交易,打造菜品可追溯、環境易管控的“超市化+智慧化”市場。

“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身邊處處是美景,在這兒生活真的很幸福。在外地工作的老戰友很羨慕我,她打算退休後,和老伴一起來黃山定居養老呢。”黃山市民曹秀芳女士自豪地説。

來者心儀,居者心悅。黃山市大力推進城市道路、公園廣場、交通擁堵節點等基礎設施提升改造,新(改)建中心城區道路41條、公交站亭7座,增設計程車停靠站點48個,新建大型停車場4座,新增停車泊位3534個,讓群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中共用“創城紅利”,感受歲月靜好。

從“精細精緻”到“常態長效”,處處彰顯城市文明之美

汗水落處,幽蘭芬芳。“車讓人、人讓車”漸成常態,志願服務蔚然成風,文明新風引領風尚……一個個文明的細節如和煦的春風,綻開百姓心頭文明花朵,化作生機盎然滿園春色,匯成社會文明的“大氣候”。

行走于黃山城區樣貌不同、韻味不同、景致不同的背街小巷,在精雕細琢中感受城市的精緻之美。放眼望去,路旁的樹冠下長椅石凳一字排開,供市民和遊客歇腳休憩,在細微之處體會文明的精細之美。

“一個個細節的提升,提高了城市文明的水準,一個個細節的背後,是文明城市創建為民惠民理念的體現。”黃山市文明辦負責人説。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征途上,黃山市致力於做好文明創建細節,通過點點滴滴的日積月累,讓城市的內涵品質不斷提升,處處彰顯城市文明之美。

精細精緻能否一如既往,文明創建能否常態長效,關鍵在有沒有制度支撐。

黃山市不斷健全“一日一巡查、一週一調度、一月一考核、一季一測評、一年一獎懲”的工作機制,搭建“創建大家談、創城曝光臺、創城隨手拍、市民巡訪團”等群眾參與平臺,督查整改創建問題5.5萬餘個,見證這座城市成長和成熟的文明足跡。

“我們現在是全國文明城市的市民了,一方面習慣了環境優美、秩序優良的生活環境,一方面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希望文明創建持之以恒,讓山美水美城更美。”黃山市民曹秀芳説。

文明創建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幸福接力”。躋身全國文明城市之列的黃山市,將不斷深化文明創建,健全常態長效機制,提升創建工作水準,努力為群眾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