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密織路網,打造“暢行安徽”

“今日的安徽交通運輸事業不論是在總量、規模和速度,還是品質、效益和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11月20日,在“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佈會上,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章義説。“十三五”期間,安徽公路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高速公路橫貫東西、直通南北,國省幹道縱橫交錯、聯線成網,農村公路通城達鄉、進村入戶,客貨運輸覆蓋城鄉、暢行四方。“內聯外通、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人便其行、貨暢其流”的運輸服務,不僅提升了安徽左右逢源的區位優勢,也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支撐。

高速路建設提速,“大動脈”作用凸顯

——今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49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網覆蓋93%縣(區)

今年“十一”長假期間,合安高速車流量大幅增加,但是通行情況卻明顯好于往年。主要得益於9月底合安高速中派河大橋改建項目建成通車,合安高速最大的一段“瓶頸路”打通,實現雙向八車道暢行。

近年來我省高速公路建設提速,群眾出行越來越方便快捷。“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開工37條高速公路、約2228公里,建成12條631公里。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五縱九橫”高速公路主骨架加速形成,合肥對外輻射線—合寧、合安、合蕪等高速公路實現八車道通車。

2016年12月,望東長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濟廣高速在安徽境內實現全線貫通,使望江與東至兩縣往來由以前2個多小時車程縮短至十幾分鐘。

2017年,蕪湖長江二橋建成通車;2018年,滁淮高速、廣寧高速建成並投入運營;2019年,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2020年,G40滬陜高速公路滁州支線(滁州西環高速)通車在即……

作為我省高速公路建設主力軍,省交通控股集團“十三五”期間共建成10余條高速公路、3座長江公路大橋,完成合寧、合安、蕪合高速、合肥繞城高速東環線“四改八”擴建工程,打通泗許高速皖蘇界、德上高速皖魯界、徐明高速皖蘇界等3條“斷頭路”,累計完成概算投資近800億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近600公里、改擴建通車里程201公里。

俯瞰江淮大地,一座座跨江大橋,橫貫南北,天塹變通途;一條條高速公路,四通八達,縱橫捭闔,不僅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作用越發凸顯,而且大大提升了群眾的出行體驗。到2020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將達49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網可覆蓋93%縣(區)的主城區、83%的規劃5萬以上人口鄉鎮、69%的全國重點鎮,“縣縣通”高速公路2021年即將實現。

“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

——全省共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2.7萬公里,提前1年實現建制村“雙通”目標

星期天,家住定遠縣爐橋鎮李家崗的方偉準備進縣城看孩子,他打開手機APP,查看公交車位置、何時到站後,帶著東西走出村口。幾分鐘後,一輛公交車穩穩地停靠站臺前。

“以前要到鎮上坐農班車,車票10塊錢,還經常不準點,現在開通了鄉村公交,半小時一班,準班準點,票價3塊錢,公交站就在家門口,再也不用到鎮上換乘農班車了。”方偉説。

出行便利得益於定遠縣農村公交改革。近年來定遠縣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累計建設農村公路3072公里,實現了村村通硬化路。該縣還將原有的37條農村客運線路統一改造成公交線路。截至目前,全縣22個鄉鎮、196個建制村、62個社區全部實現通客車,實現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全省共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2.7萬公里,其中農村道路暢通工程7.2萬公里、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5.4萬公里,全省基本實現較大村民組通硬化路,鄉鎮全部實現通三級路。

“十三五期間,我省農村公路建設提速,提前1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具備條件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車的兜底性目標,受到交通運輸部黨表揚。”章義介紹,截至目前,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方面,全省納入統計範圍內的1455個鄉鎮(包括街道、鄉、鎮等)和17091個建制村(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已全部通硬化路,通硬化路率為100%;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方面,納入統計範圍的1233個鄉鎮(不含街道等單位)已全部通客車,14393個建制村(不含居民委員會等單位)中14392個已通客車,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9.99%,其中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已100%通客車,全面完成“兩通”目標任務,“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告別“出行難”,“致富路”更寬

——縣城二級及以上公路全覆蓋,貧困地區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加快形成

安徽省岳西縣白帽鎮,位於大別山革命老區深處,這裡群山環繞,平均海拔350米。一直以來,閉塞的交通制約著村民出行和物資運輸。“大別山南站開通後,農産品爛在地裏出不了山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了,老百姓心眼活了、點子多了,種植油茶、生薑、冬桃、蒼術等農特産品近萬畝,特色農林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岳西縣白帽鎮幹部余克新説。

一路通,百業興。2018年9月28日,岳武高速公路新增設的白帽互通建成通車,大別山南站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高速通道口。“以前往外運生薑,只能先走小路再轉318國道,遇到雨雪天車根本開不到國道上。自從鎮裏通了高速公路,到岳西縣城只要30分鐘,比以前節省了1個小時。現在,我種的生薑已經賣到武漢了。”一提到白帽互通建成帶來的交通便利,曾經的貧困戶余方明就激動不已。現如今,余方明不僅自己富了起來,還帶動了當地不少貧困戶脫貧。

近年來,我省農村公路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路網建設更是大提升,群眾出行條件大大改善。一批資源路、旅遊路、産業路通村入戶,有效盤活貧困地區資源,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走上小康路。

近5年來,我省支援貧困地區實施12個高速公路項目、128個普通國省幹線公路項目,實現縣城二級及以上公路全覆蓋,高速公路即將實現“縣縣通”,貧困地區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加快形成,徹底改變了曾經“山裏山外兩重天”的局面。

“廣大貧困地區交通出行條件明顯改善,不僅打通了‘大動脈’,而且暢通了‘微迴圈’,徹底告別了‘出行難’。”章義表示,“十三五”期間,全省新改建農村公路12.7萬公里,31個貧困縣佔比58%,貧困地區率先在全省實現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路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城貨下鄉、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雙向運輸服務進一步打通,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交通基礎支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