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新政織牢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網

11月19日,據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安徽近日出臺《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2年,全省基本建成分層分類、城鄉統籌、制度完備、高效順暢的社會救助新格局;到2035年,實現社會救助事業高品質發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難群眾,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密實牢靠,總體適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實施意見》要求建立分層分類的梯度救助制度體系。根據救助對象的需求,實施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受災人員救助等差異化分類救助。拓展社會救助服務內涵,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推進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對社會救助對象中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員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推進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制度城鄉統籌,推進持有居住證人員在居住地申辦低保等社會救助,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基本民生兜底保障一體化。

在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等不同領域,《實施意見》提出一系列真招實措。保障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於低保標準的1.3倍,特困救助供養未成年人年齡由16周歲延長到18周歲。完善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對急危重症患者實行“先診療後付費”,不得因掛號、繳費等原因延誤搶救時機。為身故困難群眾免費提供遺體接運、冷藏、火化及骨灰寄存等基本殯葬服務,適時將生態安葬納入基本殯葬服務。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確保貧困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將困難群眾急難救助納入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並適時啟動緊急救助程式,做好基本生活和基本照料服務保障。

救助服務精準、運作機制高效,民生兜底保障才能堅實牢靠。《實施意見》要求加快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優化辦理程式。村、社區組織要承擔走訪、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工作責任,縣級民政部門開通“12349”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暢通急難社會救助申請和急難情況及時報告、主動發現渠道。加快推進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許可權下放至鄉鎮(街道),對經濟狀況核對和入戶調查無疑義的救助申請家庭,可不進行民主評議。取消可以通過政務服務平臺查詢的相關證明材料,將低保、特困辦理時限壓縮到20個工作日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