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所有縣區均實現低保標準城鄉統籌

據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11月19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安徽省織密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全省所有縣區均實現低保標準城鄉統籌,農村低保平均標準提高到7670元/年,鄉鎮、街道共設立社會救助服務“一門受理”窗口1530個,救助標準、服務效能持續提升。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社會保障的最後一道防線。安徽省積極發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功能,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全省農村低保對象182.4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7.2萬人,佔農村低保對象58.8%,佔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22%。全省農村低保平均標準7670元/年,16個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全部高於國家扶貧標準,實現“兩線合一”。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社保兜底脫貧等領域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8+1+N”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救助機制更加健全。社會救助部門協調機制全面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基本形成,全省鄉鎮、街道共設立社會救助服務“一門受理”窗口1530個。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適時啟動。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更加完善,與27家銀行實現資訊共用。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加速推進,社會救助精準化管理水準明顯提升。在鄉鎮、街道建立社會救助聯審聯批制度,低保審核審批(含公示)時限壓縮到20個工作日內,實現便民利民高效。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推進社會救助城鄉統籌,拓展保障範圍。目前,全省所有縣區均實現低保標準城鄉統籌。建立嚴格、規範、透明程式,將符合條件的因病支出型貧困居民納入低保範圍。因疫因災救助成效明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出臺意見,放寬臨時救助戶籍地申請限制、全面優化簡化救助審批環節和程式等,積極開展先行救助;防汛救災期間,專門出臺困難群眾兜底生活保障政策指引,暢通求助渠道、加大救助力度,及時受理困難群眾訴求,防止因疫因災致貧返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