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如何將特色資源變為特色産業

“年飼養100羽以上的貧困戶,當年就全部脫貧”

——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經過多年積累形成,善於開發就能形成強大市場競爭力

通體黝黑、頭短圓、脛細爪小,這並非普通的烏雞,而是黃山獨有的黃山黑雞。經過多年持續保護和開發利用,它已變成網紅産品。

2009年1月,安徽省組織開展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在黃山市黟縣革命老區柯村鎮胡門村發現“黃山黑雞”,同年10月被確定為國家級新發現畜禽遺傳資源。“通過打造黃山黑雞品牌,加大開發利用力度,現在黃山黑雞地理標誌獲農業部審核批准通過,註冊了多個黃山黑雞品牌。”黟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畜禽遺傳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安徽省共有44個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其中地方品種29個,資源總量靠前。“可以説,安徽是名副其實的畜禽遺傳資源大省。”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中心負責人田傳春認為,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經過多年積累形成,産品口味突出,營養價值高,並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只要善於開發就能形成強大市場競爭力。比如中式快餐老鄉雞,其使用的雞就是以淮南麻黃雞選育出的品種為主。

在田傳春看來,遺傳資源還能助力脫貧攻堅。“遺傳資源能保留下來的地方往往是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或者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品種原産地與扶貧重點地區高度契合,挖掘遺傳資源,是培育地方特色産業,加快奔小康的有效途徑。”田傳春表示。

2012年,省財政廳設立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財政專項,每年安排800萬元,8年來共支援200多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利用項目。地處大別山老區的六安市,新設立市本級財政3000萬元,明確將皖西白鵝、壽霍黑豬、淮南麻黃雞作為産業扶貧攻堅的主導産業。

安徽牧翔禽業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淮南麻黃雞養殖的省級祖代場,2018年公司幫助韓老樓村、寬店村建成麻黃雞養殖扶貧基地,對有養殖意願的貧困戶免費發放扶貧雞,並以保護價回收,每年帶動韓老樓村200多戶農戶發展麻黃雞養殖業,戶均增收達3000元。在黟縣,縣政府依託黃山黑雞省級保種場,給每個貧困戶免費發放60日齡苗雞20羽到100羽,與貧困戶達成産銷協議,全縣累計發放雞苗20萬餘羽。“年飼養100羽以上的貧困戶,當年就全部脫貧。”田傳春介紹。

據初步統計,全省現有13家家禽保種場均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扶貧工作,帶動貧困戶脫貧770戶,每年為貧困戶增收4720元。

“守著豐富資源不利用,不但本地資源會滅絕,還會被他人掌控”

——多數保種企業産業規模小,鏈條短,尚未形成大品牌、大龍頭

經過多年努力,安徽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進展很快。不過整體上“資源豐富但開發利用不足”的現狀沒有根本改變。

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中心專家王俊生介紹,上世紀80年代開始,為滿足國人吃肉需要,我國選擇引進大批外國生長週期短的瘦肉型生豬。它們長得快、瘦肉率高,而且體型大,適合規模化養殖,很快讓安徽地方豬飼養量下滑,地方品種被邊緣化,不少瀕臨滅絕。

“雖然近些年大力保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發地方豬,但整體看我省生豬外來品種的養殖和市場佔有率均在九成左右,本土豬的生存依然艱難。”王俊生説,這就導致種源受制於人,依賴省外、國外的局面,對提高我省畜牧業競爭力,維護畜産品生産穩定和安全十分不利。

據了解,目前全省依然有不少地方品種群體數量有不同程度下降,44個資源品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群體生存威脅,個別處於重度瀕危狀態。這種局面,與過去保護觀念淡薄和投入不足有關,更與開發利用不足、品種缺乏生命力有關。

田傳春認為,儘管全省大部分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積極參加當地經濟發展,特別是扶貧,但多數保種企業産業規模小,産業鏈條短,尚未形成大品牌、大龍頭,扶貧帶動作用範圍有限,力量不強。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地方豬保種企業防控壓力大,成本高,多數經營困難,難以抽出精力參加扶貧。此外,在地方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政策扶持力度不大,産品開發挖掘深度不夠,優質不優價問題依然存在。

業內人士講一個故事:國內大量進口的英國櫻桃谷鴨,實際源於北京鴨。國外培育長白豬等品種時,也曾千方百計引進我國太湖豬。“守著豐富資源不利用,不但資源會滅絕,還會被他人掌控。”田傳春強調。

“探索地方資源雜交利用,使地方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

——堅持保護與開發利用並重,以保護帶開發,以開發促保護

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出臺實施意見,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意見在強調開展系統收集保護、強化鑒定評價、建立健全保護體系的同時,明確要求要推進資源開發利用,特別是重點做好開展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推進資源産業化開發方面重點工作。

據了解,2015年省政府印發意見實施“資源保護利用936行動”,目前階段目標全部實現。目前全省共建立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47個。對現存的8個地方豬品種或類群,建立了14個保種場和1個保護區。“從目前保護得比較好的品種看,都是在市場開發利用上做的。”田傳春坦言。

加大産業開發力度,需要加強科研和品種選育支撐。田傳春建議要加強畜禽種質特性研究,努力挖掘和開發符合當前市場要求的種質特性,“探索地方資源雜交利用模式,使地方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

強化政策支援。田傳春建議省財政拿出專項資金重點支援保種主體創品牌,全力培養安徽省地方資源保種企業大龍頭、大品牌。鼓勵和扶持有條件的保種企業延長産業鏈,引導其與“一村一品”和鄉村休閒旅遊有效對接。為調動保種場的積極性,還可對積極參與當地特色養殖和産業振興的企業,在項目申報和資金分配上給予政策傾斜或作為加分項。

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是全社會的事。因此,專家呼籲要探討新機制,積極引導相關市場主體、社會組織等更多有條件的企業和個人參與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逐步形成多元化保護與開發的格局,合力做大做強産業,讓地方畜禽遺傳資源在鄉村産業振興和産業扶貧中發揮出更加突出的作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