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韻動安徽11月18日訊 轉水灣村位於舒城縣闕店鄉北部,距舒城縣城17公里,村裏經濟以農業和外出務工為主,多少年來一直是大別山革命老區裏的一個窮窩窩。“轉山轉水,何時轉出窮窩窩?”這是當地百姓長久以來的願景。
2014年10月,安徽省委編辦結對幫扶轉水灣村脫貧攻堅,拉開了整村脫貧的序幕。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現在的轉水灣村早已實現脫貧致富,並先後被授予中國最美村鎮、省鄉村旅遊示範村、全省農業特色産業扶貧十大示範村等多項榮譽稱號。村民們高興地説:“轉山轉水,轉來了省裏的幫隊長,轉來了脫貧致富的新希望!”江萬永就是轉水灣村群眾眼裏的“幫隊長”之一。
香椿樹成了“搖錢樹”
2017年4月,江萬永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再次投身到脫貧攻堅工作中,擔任轉水灣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
貧困村要想達到長久的脫貧致富,必須要有産業的支撐。江萬永和扶貧工作隊一起,按照因地制宜的標準,大力發展了“門檻低,收益高”的香椿産業作為轉水灣村脫貧增收的支柱産業,成功探索了香椿種植、香椿深加工、鄉村旅遊,一二三産聯動發展的脫貧致富新路子。
“我家門前屋後一直都是香椿樹,哪知道現在能賣大錢啦!”轉水灣的村民感嘆地説。江萬永通過多方聯繫,幫助轉水灣村成功對接了合肥周邊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周谷堆,讓香椿有了銷路。疫情期間,江萬永通過社區團購,直播帶貨等方式拓展了銷售新渠道,確保了群眾的收入,極大的增強了群眾種植香椿的信心。目前,轉水灣村香椿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1600多畝,每年戶均增收4000元左右,種植大戶能達到三四萬元,香椿真正成了轉水灣的“搖錢樹”。
香椿要想真正“既賣得了,又賣得好”,還得要發展深加工産業。江萬永和同事一起引進在外創業的能人回村投資創辦的香椿深加工企業,生産扶貧産品“闕紅香椿醬”,進一步確保了香椿的收購和銷售,並直接或間接帶動了當地貧困戶的就業和增收。脫貧戶文建周就是其中一員,早年間,他因左手殘疾,只能靠撿破爛為生,如今醬廠給文建周安排了倉管的工作,每月工資加上村裏光伏分紅和低保,綜合收入在3000元左右,他現在可以陪在八十多歲的母親身邊照顧她,生活條件也大幅度改善了。
以鄉風文明抓“精神扶貧”
物質生活好了,村民的精神思想也得要跟上。為了做好“精神扶貧”,江萬永通過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將轉水灣的扶貧事跡、村民的感人故事宣傳出來,通過大家身邊的人和事,來教育、感染村民。他先後挖掘整理了18位轉水灣本地村民睦鄰孝親、自力更生的好故事,累計發佈一百餘篇文章,宣傳黨的好政策,講述黨員半夜送群眾就醫、協調貧困群眾就業等事跡,把鄉風文明的種子撒在了轉水灣村民的心田裏。
脫貧戶楊龍雨在多年前一次意外中造成了癱瘓,至今已經29年了。這些年裏,他的妻子柳昌現始終不離不棄,幫助父母悉心照料他,盡心撫養孩子長大,如今通過香椿種植和外出務工,終於讓這個家庭重新迎來了幸福的曙光,她自己也被評選為“六安好人”,他們家也被評為舒城“最美家庭”。像這樣的感人故事在轉水灣村還有很多,在村民間廣為流傳,成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三年來,在江萬永和扶貧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一個“感恩、理解、奉獻、互助”的轉水灣出現在大家面前,鄰里糾紛少了,互相關愛多了;把父母推給國家的少了,孝順老人的多了;和生活困難的群眾爭奪低保和救助的少了,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多了;罵村兩委幹部的少了,理解他們為他們點讚的多了。
如今再走進轉水灣村,寬廣的水泥路、漂亮整潔的樓房、設施齊全的休閒廣場……到處都體現著現代鄉村的美麗面貌。村民們安居樂業,歡聲笑語,隨處可聞,和諧幸福,處處可見。
如今的轉水灣村依託豐富的自然環境以及香椿種植基地,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下一步將圍繞農耕體驗、研學團建以及香椿採摘等,進一步完善“生態、宜遊”的鄉村發展規劃。讓轉水灣這個“窮窩窩”裏,真正“轉”出來一隻“金鳳凰”。(唐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