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安徽九大硬核指標展現五年蝶變

“‘十三五’時期,是安徽綜合實力躍升最明顯、轉型發展成效最突出、人民生活改善最顯著的時期”。近期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省政府辦公廳聯合舉行“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在11月17日召開的首場發佈會上,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天培從九個方面介紹了我省“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成就。

從“總量居中、每人平均靠後”到“總量靠前、每人平均居中”

“十三五”時期,安徽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據張天培介紹,“十三五”前4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2%,2019年總量達到37114億元,在全國位次由2015年的第14位提升到第11位;每人平均生産總值達58496元,由第25位大幅提升到第13位。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由“總量居中、每人平均靠後”轉變為“總量靠前、每人平均居中”。

2019年,合肥市經濟總量接近萬億元、達到9409億元,蕪湖、滁州、阜陽、安慶、馬鞍山、蚌埠6市經濟總量均超過2000億元。海螺集團、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躋身“世界500強”企業。

三次産業結構從“二三一”到“三二一”

“十三五”時期,安徽産業結構加速優化。三次産業結構實現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要轉變,服務業比重超過50%。農業現代化提速,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糧食總産由2016年全國第8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4位,實現“十七連豐”。

以“銅墻鐵壁”為代表的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以“芯屏器合”為標識的現代産業體系基本形成,以“大智移雲”為牽引的數字經濟加快發展,重大新興産業專項、重大新興産業工程、重大新興産業基地、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的梯次推進格局基本形成。

2019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達到35.5%,比2015年提高13.6個百分點。

區域創新能力連續9年居全國第一方陣

“十三五”時期,安徽創新驅動成果豐碩。區域創新能力連續9年居全國第一方陣,“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和“一室一中心”分平臺建設立柱架梁,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量子、能源、人工智慧、大健康研究院組建運作,大科學裝置加快集聚。  

在量子通信、穩態強磁場、熱核聚變等領域,原創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和關鍵核心技術加速涌現;在動態存儲晶片、陶鋁新材料、超薄玻璃、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關鍵領域創新,實現“並跑領跑”。安徽創新館啟動運營。

截至2019年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6636家,國家級研發平臺突破200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1.8件。

576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

“十三五”時期,安徽“一圈五區”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合肥都市圈發展擴容提質,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持續深化,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經濟增長引領作用持續發揮,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啟動建設,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生態産業和特色經濟不斷壯大,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水準進一步提升。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持續發展,特色小鎮、縣域特色産業集群加快建設。

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5.8%,比2015年末提高5.3個百分點,576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

長江流域水質達到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準

“十三五”時期,安徽綠色江淮建設成效顯著。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有力推進,2019年細顆粒物平均濃度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長江流域水質達到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準。

沿江實施“1515”岸線分級管控,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環巢湖生態示範區、新安江百里大畫廊、合肥駱崗生態公園建設全面推進。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河(湖)長制、林長制建立健全,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落地實施。綠色發展新優勢進一步鞏固,綠水青山加快轉變為金山銀山。

長三角一體化從“全面參與”到“深度融合”

“十三五”時期,安徽開放合作實現重大突破。全省域納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範圍,我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由“全面參與”轉向“深度融合”,創新、産業、生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對外開放等領域合作全面展開。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産業集中合作區、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等一批重大協同事項加速推進。

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啟動建設,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等開放平臺建設向縱深推進,世界製造業大會品牌效應持續擴大,2019年進出口總額接近700億美元,累計有88家“世界500強”企業來皖投資,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邁出新步伐。

形成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改革品牌

“十三五”時期,安徽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放管服”、農業農村、醫藥衛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形成了“3+2”清單制度體系、編制週轉池、林長制、縣域醫共體、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等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改革品牌。

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取得積極成效,8條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四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專項行動,構建“皖事通辦”政務平臺,省級行政權力、審批事項保持全國最少,建立區域化、綜合性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市場配置資源效率不斷提升。

“市市通高鐵”,全域邁入高鐵時代

“十三五”時期,安徽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構建。引江濟淮、商合杭高鐵、蕪宣機場等一批重大工程順利實施。高速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2165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鐵”,全域邁入高鐵時代,在全國鐵路網中的樞紐地位全面提升。

“四縱八橫”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建成,“縣城通高速”有力有序推進。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大幅提升,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加快建設。

高等級航道網進一步完善,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5738公里。“一體化、網路化”現代能源基礎設施體系日益完善,能源供需總體平穩。

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防洪保安能力不斷提升,進一步治淮工程和淮河行蓄洪區安全建設紮實推進。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十三五”時期,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現行標準下超過300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全面完成8.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安置任務,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33項民生工程精準實施,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過300萬人。教育品質顯著提高,入選國家産教融合型城市建設試點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國家規定水準,人民群眾健康水準不斷提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