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自貿號”:乘風破浪 逐夢啟航

潮涌皖江,自貿啟航。

11月5日,黃浦江畔,首次亮相進博會的安徽自貿區專場推介會表現搶眼,現場簽約項目30個,投資總額達到279.5億元,涵蓋裝備製造、積體電路、新能源、生物醫藥等14個領域。

就在一個多月前的9月24日,安徽正式加入中國自貿區“朋友圈”,成為自貿區這個“大家庭”的新成員。合肥、蕪湖、蚌埠三個片區同步啟動運作。

在當天的安徽自貿區掛牌儀式上,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説,“必須時不我待、只爭朝夕。要以開局就發力、起步就衝刺的勁頭,深耕試驗田,當好探路者,實現大器‘皖’成。”

作為沿江近海、居中靠東、“左右逢源”的省份,自貿區的設立,無疑加快了安徽對外開放的步伐,也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此時,“安徽智造”揚帆,將進一步“走出去,引進來”,用制度創新構建開放發展新高地。

聯通世界更廣

安徽承東啟西,是東部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的“過渡帶”,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中部崛起兩大國家戰略覆蓋的唯一省份。

近年來,安徽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出省出國出海,深化交往交流交融。目前,已與世界22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往來,與39個國家的97個省市締結友好省際(城市)關係,有力促進了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近年來,安徽的開放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當地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發揮區位優勢,外向型經濟表現搶眼。2019年,全省進出口總值實現473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4%,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1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國前列。

特別是今年1—5月份,面對新冠疫情的影響和全球貿易受阻的困境,安徽依然完成進出口額達284.1億美元,居中部第1位,增長4.2%,高於全國12.2個百分點,成績斐然。

長江一路向東,見證著安徽的開放步伐。曾經,徽商遠洋貿易的點點白帆順流東下,走出安徽;如今,良好的外貿基礎,加上自貿區的加持,安徽乘風破浪,揚帆“出海”底氣更足。

根據方案,安徽自貿區總面積119.86平方公里,實施範圍涵蓋了合肥、蕪湖、蚌埠三個片區。

“通江達海”的蕪湖,是安徽自貿區中唯一的臨江片區,擁有193.9公里長江“黃金水道”,是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大動脈。

作為安徽最早的開放口岸和逆江而上的最後一個深水良港,蕪湖港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和汛情影響,1—9月份吞吐量已超過去年水準,增幅位居全國重要港口前列。作為港口主力貨種之一的集裝箱在當前外貿形勢嚴峻複雜的情況下,仍同比增長了8.5%。汛期後,日均完成集裝箱量3000多標箱,讓港口的岸橋繁忙如初。

伴隨嘹亮的汽笛,9月28日至30日,4列滿載“安徽智造”白色家電的中歐班列從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出發,開往俄羅斯和烏克蘭地區。其中,9月30日開行的經滿洲裏口岸、綏芬河口岸出境的兩趟班列,標誌著合肥中歐班列實現鐵路過境口岸全面貫通。

在安徽自貿區掛牌當天,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屬蚌埠市國顯科技有限公司,即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申報蚌埠片區首票出口貨物,金額達140余萬美元,第一時間享受到了自貿區啟動帶來的方便快捷。

安徽自貿區的成立不僅給企業帶來新的機遇,而且讓老百姓的生活與國際接軌:安徽人“買賣全球”變得更為便捷和普惠,同時,“海淘”將更加方便,購買進口藥將更加便捷,出境遊的選擇也將更加多元……

發展底氣更足

自貿區是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在省委書記李錦斌看來,安徽自貿區是國家賦予的最大紅利,是服務國家戰略的最新平臺,也是展示美好安徽的最佳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自貿區設立後,長三角三省一市完成了自貿區全覆蓋。毫無疑問,這將為安徽經濟發展提供新機遇,也將進一步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形成長三角自貿區“一盤棋”。

成為自貿區一員後,正在外地招商的蚌埠市禹會區副區長葛晨軍感觸頗深,招商優勢和談判底氣明顯大於從前。“設立自貿區,不單要承擔‘先行先試’,還要承擔下一步的‘可複製推廣’,這説明我們的産業創新和基礎得到了國家認可,企業發展動力更足了。”

具有“淮上明珠”美譽的蚌埠,向來新材料産業集聚發展成效明顯。“自貿區獲批後,將持續深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産業,打造淮河流域綠色自貿的示範區。”蚌埠片區自貿辦主任黃善岐説。

坐落于合肥高新區的安徽貝克聯合製藥有限公司,是一家抗艾滋病藥物研製企業。在公司董事長王志邦看來,自貿區可以視作現有開發區的“升級版”,其政策紅利必將為企業吸引國際人才帶來便利。“這對於我們提升科研實力、加快産品生成進度大有好處。”

“對於我們行業來説,拼的是軟體,這就需要人才支撐,自貿區獲批後,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為後續引進人才提供了源源動力。”大陸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總經理任俊傑表示。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自貿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安徽的營商環境將更加優化。

掛牌當日,中國銀行蕪湖分行為區內4戶企業開立結算賬戶,發放自貿區首筆普惠金融貸款800萬元;9月26日,也就是安徽自貿區揭牌後第三天,蚌埠片區首批總投資逾100億元的8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9月27日,合肥片區蜀山區塊跨境電商總部基地暨創新服務中心正式啟動……

截至10月13日,合肥、蕪湖和蚌埠片區已完成61個項目的簽約落戶,累計投資總額524.13億元,涉及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5G及人工智慧、機器人、高端裝備製造等諸多領域。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三大片區都拿出來想幹、肯幹,還要幹好的決心和態度,紛紛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率先開工,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發展態勢。

創新活力更強

細數安徽創新,由合肥、蕪湖、蚌埠三市組成的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在安徽可謂獨樹一幟,這裡誕生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世界最薄0.15毫米資訊顯示觸控玻璃,以及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路“京滬幹線”。

自2016年批復以來,該示範區鉚足了勁兒在安徽領跑,GDP更是由2008年的2900.9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5084.83億元,年均增速16.2%,佔全省的比重由2008年的32.7%上升至2019年的40.6%。

自貿區獲批後,安徽再次迎來寶貴的發展機遇。在合蕪蚌的基礎上,安徽自貿區以合肥為龍頭,蕪湖、蚌埠為兩翼,組成了“雁型陣列”。

根據方案,合肥帶動江淮,輻射全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産業創新中心引領區;蕪湖帶動皖江,輻射皖南,打造比肩全國全球最高水準的內陸港口型自貿試驗區;蚌埠帶動沿淮,輻射皖北,打造“創新之城·材料之都·製造高地”,功能佈局進一步優化。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任務。”合肥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説,合肥將進一步發揮既有産業和創新優勢,圍繞市場主體的發展需求,在國家賦予的許可權內大力探索可供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同時,對於全國集中複製推廣的143項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合肥也將“應落盡落”。

長江南岸,蕪湖朱家橋外貿綜合物流園區一期項目碼頭工程(蕪湖港朱家橋集裝箱碼頭三期)正在臨江而建,依託長江水運優勢,這裡將成為長江內河上第一座無人化、自動化的堆場,以滿足本地産業和江北地區的貨物往來。“今年年底,陸域南堆場可交付使用,為打造長江中下游集裝箱轉机中心提供條件。”蕪湖港務公司生産管理部部長束順全説。

與普通的經濟開發區相比,自貿區的開放程度更高,在政策上有著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優勢,“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依然是自貿區探索對外開放新路徑的主基調。

“上海自貿區主打金融,深圳自貿區優勢在服務,而我們也著力自己的特色,圍繞製造業來試。”蕪湖市經信局局長季學敏分析指出,蕪湖片區35平方公里,佔到全市的1%,換言之,就是要用這1%的創新來帶動100%的可能。

9月26日,安徽豐原年産50萬噸乳酸、30萬噸聚乳酸項目開工。“自貿區獲批,將為我們對接海外市場提供更多有利條件,助力蚌埠打造生物基新材料製造業中心。”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賀威説。

9月30日,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高新區塊首批改革創新舉措正式啟動。其中,在金融賦能科創企業發展方面,設立首期規模20億元的“自貿區科創貸”,聚焦風險收益不對稱痛點,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早一公里”的資金堵點。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

近年來,安徽一直把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最大政策、最大動力,正在成為吸引新産業的“強磁場”、新技術的“培育場”和新模式的“試驗場”。

“安徽自貿試驗區將繼續下好創新先手棋,推動科技創新、産業創新、企業創新、産品創新和市場創新,加快構建一體化科技的大市場,讓科技之花結出更多的産業之果。”安徽省副省長章曦如是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