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共建 “一地六縣” 打造“長三角之心”

“屏障東南,襟帶江淮”。宣城地處皖南,是安徽省唯一同時與蘇浙接壤的市。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安徽省長李國英在2018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首倡共建“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産業集中合作區戰略構想,得到滬蘇浙主要領導同志一致響應。“一地六縣”合作區包括上海光明集團綠色發展基地(上海白茅嶺農場有限公司,包括白茅嶺農場、軍天湖農場),江蘇省溧陽和宜興市,浙江省長興和安吉縣,安徽省郎溪縣和廣德市。

資源得天獨厚,機遇千載難逢,意義十分重大。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和“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産業集中合作區建設的不斷推進,郎溪縣、廣德市發展動能愈加充沛。共建“一地六縣”,打造“長三角之心”,從戰略高度和發展大勢來看,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

交通互聯無縫對接

金秋十月,雲淡天舒,蕪申運河上船舶往來穿行,船影天光共徘徊。作為我國現有記載最早和世界上開鑿最早的運河,蕪申運河經蕪湖、當涂、高淳、郎溪、溧陽、宜興,穿太湖經太浦河口,在蘇州市吳江區進入上海,素有“黃金水道”之稱,是長三角地區高等級航道網“兩縱六橫”中的重要“一橫”,可常年通行1000至1500噸級船舶,豐水期可通行2000噸級船舶。

宣城市郎溪縣梅渚鎮境內的定埠港位於蕪申運河右岸,道路已用清水噴淋降塵,纖塵不染,數只貨船停靠岸邊,等待卸貨。兩台高數十米的固定吊機分工有序,一台正用大磁片卸運船舶上的鐵料,一台正在起吊成品卷鋼出港。

“現在正在上、下的就是我們廠的進港原料、出港貨物。”安徽鴻泰鋼鐵有限公司港口現場管理負責人王念興告訴記者,“定埠港是距離我們廠區最近的內河港口,從去年9月開始,我們選擇從這裡進出貨物,每趟節約車程8.7公里,一年來僅物流費用就節約近200萬。”

據了解,定埠港擁有千噸級泊位8個,目前已建4個,主要承擔“一地六縣”區域內企業散貨、件雜貨、集裝箱運輸和轉机任務。“定埠港目前主要航線三條,一是經宜興、蘇州到達上海洋山港,二是經湖州、杭州到達寧波舟山港,三是經丹陽、無錫到達江蘇太倉港,有效打通了‘一地六縣’合作區水運通道,實現與長三角地區水上交通的‘無縫對接’,可以大大降低輻射範圍內企業的運輸成本。”郎溪縣定埠綜合物流園有限公司負責人趙鵬告訴記者,“自2019年6月28日開港試運營以來,定埠港已實現年吞吐量587萬噸,遠超設計年吞吐量255萬噸。”

目前定埠港總投資1.5億元的二期建設已全面啟動,新徵土地110畝,同步建設海關監管查驗場所及貨用倉庫,建成後年吞吐量可達1500萬噸,30萬標準箱。“我們正積極申報國家二類水運口岸,建設B類保稅物流中心,打造生態、綠色‘皖東南第一港’,更加全面高效地服務‘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産業集中合作區建設。”趙鵬説。

建設立體通達便捷的交通網路體系,水運、陸運、空運缺一不可。蕪湖市灣沚區小莊,這個位於蕪湖宣城兩市交界處,曾經的丘崗之地,如今呈現一片緊張施工景象。蕪湖宣州機場正搶抓當前晴好天氣,推進各項工程建設——6座機坪登機廊橋固定端及活動端全部安裝到位,高桿燈、機位牌進入亮燈調試階段,近30家施工單位同步作業……截至目前,機場主跑道工程全部鋪設完成,正朝著年內建起來、飛起來目標衝刺。

蕪宣機場建設恰逢其時。 2018年1月,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國家民航局與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共同簽署《關於共同推進長三角地區民航協同發展努力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合作協議》,建設與世界級城市群相適應的世界級機場群。今年4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印發《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規劃》,將蕪宣機場列入長三角地區機場群重點工程,未來將進一步攜手長三角城市共同打造通用航空産業綜合示範區。

蕪宣機場在規劃建設時,就明確其功能品質優於一般支線機場。機場項目建設做到“兩個創新”,即地下人防工程與航廈進出港分流結合、在同類型機場中創新建設機坪管線加油;做到“兩個同步”,即地源熱泵建設與綠色機場規劃同步、弱電系統建設與智慧機場謀劃同步,打造平安、綠色、智慧、人文機場。

瞄準臨空經濟,蕪湖市謀劃“兩側兩園”發展戰略——圍繞空側面,重點發展航空物流,打造空港保稅物流園區;圍繞陸側面,重點發展航空器維修産業,打造航空器維修保障中心。“兩園”,圍繞北航創新園,發揮孵化器功能,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圍繞通航産業集聚園,發揮蕪湖業已形成的通航産業優勢,集聚上下游企業,打造航空産業生態鏈。

“圍繞創新鏈部署産業鏈,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目前,蕪宣機場已確立“客貨並舉、以貨為主”的發展思路,謀劃的空港物流、航空器維修保障、通航製造等産業已納入長三角機場群規劃,全面融入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大迴圈,早日實現“鏈”起來、“流”起來,傾力打造面向長三角乃至全球的航空貨運物流中心,真正成為“小機場、大貨運”“小基地、大中心”。

近日,蕪宣機場飛行程式正式設計獲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批復,標誌著機場向年內實現“建起來、飛起來”目標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産業合作園區升級

潮平兩岸闊,産業合作進程加速推進。在位於郎溪經濟開發區的郎溪縣托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注塑車間的産品展示區,“管工廠數字化車間平臺系統”顯示屏上,各臺注塑機的任務總量、已完成量、剩餘量、合格率等情況一目了然。車間內幾乎看不到工人,數十台注塑機有序排列,一旁的機械手從注塑機內取出半成品,依次完成取件、切割、自動擺模等一系列任務,精準無誤。

“我們公司與合工大等高校合作研發機器人、機械手等工業自動化項目,為每台設備都配置了機器人和機械手代替人工作業,良率效率大幅度提升。”宣城托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環保負責人孫俊松告訴記者。

宣城托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由上海托新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3.6億,分兩期完成,一期佔地50畝,2018年1月投産。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生産中高檔汽車內外飾件。 2020年在全球疫情影響下,該公司業績實現逆勢增長,1至9月份産值2.52億元,同比增長57.07%;稅收2622萬元,同比增長94.08%。

加強與蘇南接軌、與滬浙承接,推動滬蘇浙産業轉移供給和郎溪縣承接轉移需求有效互補,郎溪經濟開發區現有工業企業410家,其中91.7%的企業來自滬蘇浙地區。“我們以郎溪經開區躋身國家級經開區培育目錄為契機,聚力開放發展,加速推進製造業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努力打造區域合作示範園區。”郎溪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金健告訴記者,下一步將持續深化蘇皖合作示範區、青浦郎溪産業園等“園中園”發展,規劃總面積約43.38平方公里的郎溪經開區東區綠色智慧製造産業園;結合郎溪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深化與白茅嶺農場合作,規劃總面積約10.25平方公里的綠色農産品服務基地;規劃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的定埠港臨港産業園,培育裝配式建築等臨港製造和金屬加工整理配送等臨港物流産業,組建出口加工區。

走進位於廣德經濟開發區的廣德牧泰萊電路技術公司廠房,環境潔凈無塵,恒溫恒濕。在高度自動化和數字化的操作車間裏,機臺高速運轉,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精準實施鐳射切割、壓合等高難度作業。“在多層印製電路板行業,厚度越薄、密度越大、層次越多就代表著産品技術水準越高,製造能力越強。”牧泰萊電路廣德事業部總經理劉立告訴記者,“目前牧泰萊已經具備了生産64層電路板的生産線,處於國內行業領先水準。”

“地理位置是我們的首要考量。”談及選擇廣德的機緣,劉立介紹,“這裡還有一個配套齊全、發展成熟的電子電路産業園區,我們有很多上下游客戶也在這裡落地生根,整個産業發展的氛圍特別好。”

2019年,廣德牧泰萊年産值達3600萬,實現當年投産、當年達産、當年盈利。 2020年預計實現産值1.2億元,年稅收1000萬元。該公司項目全部達産後,可實現年産值6-8億元,年稅收4000萬元以上。

近年來,廣德經開區電子電路産業園區從無到有,從蹣跚起步到行業翹楚,如今,這裡聚集了近60家電子電路行業相關的生産企業。 2019年經開區PCB企業共實現産值約70億元,稅收1.2億元(加上園區外上下游關聯企業,整個資訊電子産業總産值約110億元,稅收1.8億元),分別較2018年增加35%、37%。目前電子電路産業園園區各項排放標準均優於國家環保部發佈的環保排放標準,環保建設模式被CPCA以“廣德模式”在全國同行業進行推廣。

“綜合考慮廣德位於‘一地六縣’幾何中心位置,我們按照‘四區一基地’戰略定位,結合交通、産業、配套等實際,初步控制面積353.32平方公里,謀劃了廣德片區。”廣德市發改委主任謝志堅告訴記者,其中新興産業集中發展區主園區位於廣德經開區三期與廣德經開區東區之間片區,規劃面積89.12平方公里,已投入30多億元完成1萬餘畝土地徵遷,且3600畝已實現“七通一平”;新興産業集中發展區東區位於新杭鎮,規劃面積17.6平方公里,計劃依託亞太機電、華域皮爾博格、永茂泰等龍頭企業,著力打造汽車零部件産業集聚基地;新興産業集中發展區北區位於邱村鎮,規劃面積13.38平方公里,計劃依託上汽通用汽車研發試驗中心、國家機動車産品質檢中心2家國際一流汽車試驗檢測平臺,打造“汽車檢測+”特色小鎮。

綠色共用文旅相親

秋高氣爽,晴空一碧萬頃。在距離郎溪縣城僅4公里的美迪花世界基地,角瑾、三角梅、金雞菊、各色月季等競相綻放,姹紫嫣紅。在基地育苗大棚裏,鋪滿架子的常春藤枝蔓垂順,簇簇繁茂,好似柳枝萌發,匯聚成一片綠色的海洋。

“常春藤是我們基地培育的重點植物,一年四季皆可生長。項目花卉種植基地已形成産業化,品種有幾百種,通過多個電商平臺網店向全國銷售,日出單400余份。”安徽美迪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俊告訴記者,“這裡地處‘長三角之心’,又是白茅嶺農場濤城分場所在地,離溧寧高速郎溪東出入口僅500米,良好的區位條件和便捷的交通體系,成為吸引我們的主因。”

美迪花世界項目租賃土地屬白茅嶺濤城分場,是集現代農業、科研研發、品種培育、休閒度假、田園體驗、園藝展示為一體的花世界示範區,是集文、旅、農三位一體的滬皖合作創新發展模式,同時也是郎溪以美麗公路建設為抓手,發展美麗經濟,振興美麗鄉村,積極探索實踐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典型。

兩年來,該花卉基地不僅實現了老百姓家門口就業,還帶動貧困戶學技術、增收入。今年57歲的貧困戶湯春山就是其中一員。“我現在是瓦匠變花匠!”湯春山一邊忙著用機器粉碎丹麥進口的營養土,一邊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主要就是栽花、澆水、施肥,都是些手頭上的輕便活,一個月能有3300元!每天早上來下午回,路程十分鐘,方便照顧老母親,比做瓦匠打零工強多了!”就近就業,老湯對這份工作十分滿意。

李俊告訴記者,“去年我們年銷售額3800萬元。今年計劃投資建設精品展示園和花卉市場,著重打造休閒觀光旅遊項目。”

今年8月,郎溪縣長三角區域交流合作服務中心設立,致力於積極推進“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産業集中合作區的謀劃建設。郎溪縣積極加強與上海地區和光明集團緊密銜接,與上海市白茅嶺農場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生態優先融合發展、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綠色金融協同發展、人才集聚創新發展四個方面開展戰略合作;與光明集團、“蘇浙皖甬”農擔公司簽訂了金融支援“一地六縣”綠色生態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8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據司法體制改革的要求對皖南兩個監獄農場實行監社分開,農場移交光明食品集團管理,註冊成立了上海市白茅嶺農場有限公司。“‘一地六縣’戰略對我們白茅嶺農場來説,也是難得的機遇。”上海市白茅嶺農場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邱巨河告訴記者。“我們正在積極謀劃未來發展,目前已經規劃建設1000畝‘生態+茶園’、2000畝‘生態+林業’、3000畝‘生態+藍莓特色産業’基地。”

“我們將緊緊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聚焦‘三區’同建,即,聚焦國家級開發區創建,加快建設高品質發展經濟體系;聚焦城東新區建設,推動與白茅嶺地區規劃有序銜接;聚焦新和旅遊度假區建設和其他旅遊重點地區規劃建設,積極探索‘兩山’理念實踐郎溪‘三美’模式,努力實現經濟發展高品質、城鄉面貌高顏值、生態保護高水準、人民生活高品質,奮力爭當縣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排頭兵。”郎溪縣委書記彭禧元説。

生態“高顏值”,文旅“高品質”。近年來,廣德市以蘇浙滬先發縣市為標桿,開展了“學長興強工業,學安吉強旅遊”等活動,充分利用廣德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優越的生態環境優勢,大力支援和培育文旅産業,積極打造長三角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2019年8月,廣德與長興、宜興簽訂“長宜廣文旅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加強三地合作交流。 2020年4月,廣德與溧陽、郎溪共同擬定蘇皖合作示範區文旅一體化發展合作事項。“今年5月,我局與長興再次對接,就‘長宜廣’旅遊惠民卡具體合作事宜做進一步溝通,初步達成合作意見。”廣德市文化和旅遊局資源開發科科長肖鵬翔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長三角一體化特別是“一地六縣”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與安吉交界的廣德市東亭鄉加強與省界周邊鄉鎮對接合作,擬建設集運動、休閒、康養、體驗于一體的“騎趣小鎮”,另一個與安吉交界的盧村鄉正在創建省級特色民宿小鎮。

進入位於盧村鄉的笄山竹海景區,一條彩虹路蜿蜒醒目,五步一亭,十步一景,沿途碧山疊翠,青竹相邀,疑至畫中游。來到笄山深處的楓香樂特色民宿,木屋四處通透敞亮,竹海聽風,室內來自安吉的竹編屏風、木根桌椅古樸雅致。“早年在浙江一帶跑項目,兩地人文相親、地緣相近,學到別人的經驗,我就想要回家打造民宿,促進家鄉綠色發展。”笄山楓香樂民宿負責人鄔憲雙為此整整花了十年。“今年十一期間每天的遊客接待量有近400人,有八成是來自長三角地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