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
分享到 0

長三角創新合作跑出“加速度”

安徽銀通物聯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智慧物聯網研發的科創企業,公司在人臉識別、智慧防控方面有著技術優勢。疫情期間,公司加強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研發團隊之間合作,合力開發了一款AI智慧人臉識別設備。“我們和上海團隊強強聯手開發的‘快速識別+精準測溫’産品在疫情防控中派上用場。目前已出貨7000多臺、産值四五千萬元。”公司董事長陳世久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滬蘇浙皖一市三省加速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G60科創走廊、産業合作示範基地等創新合作載體建設,合力推動長三角協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長三角區域創新合作跑出“加速度”。

産學研合作共贏 企業受益一體化發展

中電環保股份公司是南京市第一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環境下,公司與安徽高校科研院所的産學研合作更加緊密,承接科研成果轉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中國科大的一項技術成果,通過中電環保迅速産業化,形成一體化的裝備,在城市水環境整治方面大展身手。”公司董事長王政福表示,受益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公司的科研實力進一步增強,成為城市水務、固廢以及煙氣綜合治理的全國性龍頭企業之一。

“我身旁的這臺設備是專門檢測特種光學玻璃表面缺陷的精密裝置,它可以發現尺寸小于50奈米的缺陷和損傷,其難度相當於在杭州西湖大小的白沙灘上尋找到一粒白砂糖。”合肥知常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堅告訴記者,公司在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關鍵在於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上海理工大學的鼎力支援,兩家科研機構不僅在企業設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還把公司列為成果轉化和實習基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我們在引才引智上擁有更大紅利。”陳堅説。

為加快創新資源共用和創新成果轉化平臺共建,我省率先提出構建長三角區域創新共同體,並寫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省委、省政府定期舉行以長三角地區為重點的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活動,引導、鼓勵地方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對接。前不久,我省界首市借助皖北地區全面納入長三角以及商合杭高鐵開通的戰略機遇,專門在上海建立離岸科創中心,加快本地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和傳統産業升級轉型。“在對接長三角過程當中,有些痛點問題是企業自身解決不掉的,需要政府搭建公共服務平臺來解決。上海離岸科創中心,實際上是在為界首的企業融入長三角、對接優質要素資源搭建一個公共平臺。”界首市市長何逢陽説。

“下一步,我們將推進長三角專家庫共建共用,支援合肥工業大學建設長三角工科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支援一市三省科技創新智庫設立聯合戰略諮詢課題,積極營造創新合作環境。”省科技廳負責人介紹説。

優化産業鏈佈局 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

共同優化和穩定産業鏈、供應鏈,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和標誌性産業鏈,是長三角實現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

5月29日,大眾汽車集團和江淮汽車集團簽署協議:大眾汽車將投資10億歐元,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一天,大眾汽車集團還宣佈,向電池生産企業國軒高科投資約11億歐元。

4月29日,“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帶著70億元投資,將總部落戶合肥。蔚來CEO李斌稱:“這是雙方的合理選擇”。他表示,蔚來將助力合肥在智慧電動汽車領域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為長三角區域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隨著這些汽車巨頭的入駐,合肥將成為中國電動出行的産業基地之一,一個新能源汽車世界級産業集群正在孕育。

為推進長三角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滬蘇浙皖經信部門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數字經濟重大創新平臺建設,超前部署“新基建”,深化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示範區建設,推動數據開放共用和場景應用,開展車聯網整合創新和合作,搭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合作交流平臺。

5G時代,晶片産業炙手可熱,至關重要。為提升長三角地區積體電路産業競爭力,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蘇州瑞紅電子化學品有限公司、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攜起手來,在合肥空港建設佔地面積約8000畝的積體電路産業園,依託長鑫存儲致力於打造産城融合的國家存儲基地、世界一流的存儲産業集群。

量子通信是保障資訊安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近日,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浙江東方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通信服務有限公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同推進長三角量子通信幹線網路建設,推動量子通信在電子政務、金融、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應用,在長三角地區率先構築可持續發展的量子通信産業生態系統。

依託G60科創走廊協同創新按下“快進鍵”

6月10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合肥示範基地揭牌。該基地位於肥東縣長臨河鎮,規劃面積約12平方公里、總投資150億元。當日,肥東縣集中簽約重點産業項目45個、總投資338億元,項目涵蓋現代資訊技術、5G新基建等多個戰新産業。時隔不久,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又批復同意合肥市廬陽區創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金融科技産業合作示範園區”,廬陽區將憑藉獨特的區位、金融和科技優勢,打造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産融結合新標桿。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依託交通大通道,持續有序推動G60科創走廊建設,打造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産業和城市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先試走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入,G60科創走廊的空間佈局逐漸升級,從“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的1.0版,拓展到高速時代的“滬嘉杭G60科創走廊”的2.0版,再升級到目前“高鐵時代的3.0版”,形成以上海松江為核心和樞紐、以G60國家高速公路和滬蘇湖高速鐵路為軸線,貫穿松江、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九個城市的“一廊一核九城”總體空間佈局。依託G60高速和滬蘇湖高鐵,九個城市的“2小時同城圈”效應明顯,區域科技合作全面提速。

聚焦積體電路、生物制藥等産業集群,九個城市聯合建立了合作示範園、“1+7+N”産業聯盟體系;簽署了人才交流合作協議,實現了12.57萬套科學儀器互通互享。合肥、蕪湖、宣城等市掛牌成立了環境産業、機器人、核心汽車零部件産業合作示範園;合肥、蕪湖等地發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窗口管理規範》地方標準,實現九個城市89個縣級以上行政服務中心“一網通辦”專窗全覆蓋。

隨著G60科創走廊的空間佈局逐漸升級,長三角區域重大創新平臺共建加速推進,科技協同創新不斷跑出“加速度”。今年6月,2020長三角一體化(網上)創新成果展召開。展會上發佈了《2020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綜合水準自2010年以來年均增速9.33%,一級指標年均增幅7%以上;9年間,長三角城市間專利轉移數從不足千次躍升為近2萬次,科研合作網路密度增幅超八成,發明專利申請量、科技論文合作量均翻了4倍多,3萬餘臺大型儀器、19個大科學裝置和2420家服務機構實現了雲上預約和共用共用。2019年,一市三省聯合爭取國家重大攻關項目超100項,獲批經費超18億元,相互間登記技術交易合同14000余項,交易金額達432億元,區域間分工和協作的態勢逐步深化,創新鏈不同節點的協同正在加快構建,科創共同體建設正加速推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