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董村,一排排塑膠大棚有序排列于田間,一座座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矗立在院前屋後,一條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家門口……這一幕幕的景象讓人難以想像這裡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位於阜陽界首市邴集鄉東北部的大董村,地理位置偏僻,村民只能以傳統的種植業為主,加上年輕人的外出,村中的空巢老人是越來越多,另外村中還有較多的患重病及殘疾群眾,使得大董村成為了安徽省典型的貧困村。
使命:主動請纓,勇於擔負
帶領大董村脫貧增收是刻不容緩的任務,安徽省總工會宣傳教育部副部長陸世明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號召,2017年4月主動請纓參加駐村幫扶工作,擔任界首市邴集鄉大董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
駐村以後,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制定三年發展規劃、年度計劃,穩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近年來陸世明利用脫貧攻堅的好政策、省總工會的大力扶持,通過光伏、教育、産業、醫療扶貧“四部曲”一舉甩掉了窮帽子。
實幹:並非口號,落到實處
大董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識別貧困戶有424人,其中超過90%的貧困戶不外出務工,而當地企業因自身原因無法保障就業人員有穩定收入,因此扶貧最大障礙是收入,收入達不到,脫貧就是口號。
“光伏發電”照亮心坎。光伏産業是國家提倡的綠色清潔能源,也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項目,陸世明結合當地情況向所屬單位領導彙報,徵得支援,積極開展光伏扶貧,向省總工會爭取77萬扶貧資金,共修建100多座3kw戶級光伏電站,1座60kw村集體光伏電站。
村裏曾經的貧困戶候玉榮告訴記者:“如果沒有光伏扶貧支援,我家不可能這麼快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原來,候玉榮的丈夫在前些年患了一場大病,家裏沒了頂梁柱,為照顧丈夫,家中傾盡所有照顧了八年,原本就處於貧困邊緣的家庭幾乎陷入絕境,陸世明瞭解情況後,讓侯玉榮在設置的光伏電站維護公益崗位任職,一年能有3000元以上的穩定收于,加上發放的低保金,終於告別了貧困,不再為吃穿發愁。”
村中依靠光伏脫貧的貧困戶有不少,據陸世明介紹,村中的光伏電站年發電效益近30萬元,為非低保、五保貧困戶戶增收近3000元/年,同時設置的光伏電站維護公益崗位,也讓貧困戶有了産業脫貧基礎和在家門口就業的崗位。
“扶貧大棚”助農增收。農民的溫飽離不開土地,土地是農民的衣食父母,更是貧困家庭最大的資源,所以如何通過現有資源,增加農民收入是陸世明一直思考的問題。
2018年在省總勞動經濟部的支援下,陸世明帶領部分種植大戶進行各地考察學習,創設試驗田、建設蔬菜大棚、集中流轉土地。目前大董村自己建設63個蔬菜大棚,流轉土地近100畝。有了産品,怎麼賣出去,陸世明帶領工作隊幫忙推銷大董農産品,近年來,直接幫助銷售西瓜9萬多斤、蔬菜7000余斤、馬鈴薯6000余斤。
孫朝樹是大董村依靠大棚種植脫貧致富的鮮活例子,剛開始和普通貧困戶一樣,不敢嘗試怕擔風險,“沒有技術不怕,我給你找專家,怕賣不掉我來給你找銷路”在陸世明積極引導和技術指導下,第一年承包了3個塑膠大棚種植西瓜,沒想到收穫頗豐,每個大棚給他帶來的收益達到8000多元,一年時間就擺脫了貧困戶的帽子。孫朝樹告訴記者:”當初沒有陸書記的幫扶,就沒有今天的他,非常感謝陸書記”。如今有了大棚扶貧成功的典型案例,村中的一些貧困戶陸續加入其中,現在孫朝樹隨同其他貧困戶共同承包了12個塑膠大棚,生活逐漸的好了起來。
種植有了抓手,養殖怎麼辦?陸世明通過外出考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籌辦村級養殖場,帶動大董養殖業發展,由村集體與個人共同投資,2019年一期工程直接投入100余萬元,建成了面積達800多平米,可投放12000隻蛋雞的養殖大棚,産蛋率達90%以上,今年投建二期工程已在籌建中,讓村民的口袋子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好。
為民:文化振興,豐富生活
扶貧路上不能少了文化助力,不僅要讓鄉村美起來,更要讓村民的精神頭好起來,因此農村的精神文明創建,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陸世明著力於進一步完善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協調省總工會建成留守兒童活動中心,推進大董村“點亮工程”安裝太陽能路燈,方便村民夜晚出行,謀劃大董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建成文化廣場一處、小遊園2處、大小公共停車位數處,對河道全面清理改造,大面積文化手繪,綠植栽培,提升村容村貌、村落氣質,整合61.8萬元資金改建村部,全面提升了基層公共服務水準。
在整治鄉村人居環境的同時還不斷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陸世明狠抓鄉風文明建設,樹立典型模範,開展各類表彰活動,積極開展文化走訪基層文藝演出活動,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引導群眾開展積極向上的健康娛樂方式。
黨建:脫貧引領,夯實基石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強貧困村兩委建設,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因此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是駐村幫扶重要任務之一,組建一支年齡結構合理、敢想敢拼的班子隊伍,是實現大董鄉村振興的基石。
駐村工作以來,陸世明就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首要扶貧工程來抓,建立黨員會議室、改善村兩委辦公條件、在村中給全體黨員講黨課、重溫入黨誓詞,發揮黨員作用,將支部活動與農民夜校、“黨帶群建、十戶聯治”網格化管理等工作結合起來,開展“七一”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表彰活動,倡導為群眾服務理念,讓黨員的先進性在群眾中閃閃發光。
陸世明説:“作為選派幹部,任期只有三年多的時間,而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絕不是一蹴而就,唯有為其留下一支敢想敢拼,甘於奉獻,一心為民的班子隊伍,才能夠保證在脫貧後的大董村一直能沿著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前進,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花接著一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