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全省經濟和資訊化工作會議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2019年,全省工業經濟保持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態勢,可簡要概括為兩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三項工作位次“全國第一”、四大工程項目實現重大突破。
兩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方陣”:1-11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3%,居全國第9位;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指數居全國第9、中部第1位。
三項工作位次“全國第一”: 19戶企業入選首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居全國第1位;爭取國家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獎補資金3.02億元,居全國第1位;工業數字化指數居全國第1位。
四大工程項目實現重大突破:動態隨機存儲晶片首次實現量産;全國首塊8.5代超薄浮法玻璃基板成功國産;全球最大功率光伏逆變器實現國産;海螺集團、銅陵有色首次躋身世界500強。
製造強省深入推進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1080項
據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牛弩韜介紹,2019年,我省政策紅利落地釋放,研究制定“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現代化水準實施意見”,印發製造強省建設年度工作要點,修訂完善製造強省以及民營經濟、數字經濟、積體電路、機器人、中國聲谷等政策,安排專項資金29.5億元、支援項目3945個。
示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評選發佈製造業發展10強、10快縣(市、區)和綜合實力50強企業、50名優秀企業家,開展“致敬貢獻者?尋訪安徽製造業優秀企業家”系列活動。
省部合作再結碩果,合肥智慧語音産業入圍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名單,人工智慧開放服務及産業支撐平臺匯聚開發者108萬、應用産品超70萬,“中國聲谷”入園企業800家,實現營收800億元。世界製造業大會完美收官,圓滿完成展覽展示、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5個平行論壇和民企項目對接等重大任務,集中簽約民企合作項目201個、投資總額4396億元;首次評選發佈創新産品金獎50件、企業成長之星50家,首次發佈全國雲製造指數。
技術改造紮實有效,我省狠抓項目建設,深挖投資潛力,建成10億元以上先進製造業項目庫,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1080項,1-11月,全省技改投資增長13.8%。
數字經濟強勁發力“芯屏器合”加速發展
去年,我省深入實施“建芯固屏強終端”行動,“芯屏器合”加速發展。
在“芯”方面,打造積體電路産業生態,加快“海峽兩岸積體電路産業合作試驗區”、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建設,全省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長鑫存儲晶片一期成功投産,集聚積體電路“研發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産業鏈企業300余家,合肥“中國IC之都”初具規模。
在“屏”方面,京東方10.5代線實現滿産,視涯硅基OLED微顯示項目順利投産,維信諾全柔OLED六代線項目順利封頂,新型顯示完成“從砂子到整機”全産業鏈佈局。
在“器”方面,智慧終端産業規模不斷壯大,1-11月,全省生産微型電腦2002萬台、彩電1663萬台,分別居全國第5、第3位,全年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5100台、新能源汽車11.2萬輛,智慧手環出貨量全球領先。
在“合”方面,“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示範區”正式獲批,全省首個區域二級節點落戶銅陵,3個資訊消費項目、7個智慧健康養老項目、8個網際網路+製造項目、13個製造業“雙創”平臺項目入圍國家試點示範,“皖企登雲”企業達5100家。
民營經濟活力涌現全省新增民營企業超29萬戶
去年,我省政策支援體系不斷完善,推動召開省民營經濟領導小組會議3次,制定實施“民營經濟上臺階行動計劃”“支援科創企業政策20條”,修訂完成《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
開展民營經濟考核激勵,首次兌現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計劃1.02萬畝;建立省級領導聯繫民營企業“直通車”制度,33位省領導聯繫幫扶67戶重點民營企業。企業培育體系逐步完善,打好“眾創業、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強龍頭”組合拳,舉辦“創客中國”安徽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創建國家、省小微企業創業基地4家、30家。
培育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00戶、成長型小微企業50戶,3家企業入選製造業單項冠軍名單。融資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募資45億元以上、完成投資超25億元,新增“專精特新板”掛牌企業158家。1-11月,全省新增民營企業29.3萬戶,總數達132萬戶,增長20%。
先進製造加速升級節能環保産業産值增長18.5%
去年,我省協同創新勢能強勁,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實施重大協同創新項目23個、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雙向進入”簽約項目63項,創建省製造業創新中心9家、省企業技術中心149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2家。
智慧製造深入實施,培育智慧工廠20個、數字化車間100個,認定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129個,7家企業中標國家強基項目、獲補資金2.34億元。成功召開海螺水泥、華茂紡織智慧製造現場會。出臺船舶行業智慧化發展方案、人工智慧産業基地建設方案。
綠色製造不斷壯大,深入開展節能環保“五個一百”提升行動,評選省級綠色工廠63家,23家工廠、82種産品、3個園區、4家供應鏈企業入選國家示範名單,節能環保産業産值增長18.5%。紮實推進“23+N”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完成35蒸噸/小時及以下工業燃煤鍋爐清潔替代,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左右,提前實現“十三五”目標。
服務型製造加速成長,成功舉辦“2019安徽工業設計周”暨第六屆工業設計大賽,培育國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40家,創建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平臺)45個。
精品製造理念深入人心,培育省級新産品603個、“安徽工業精品”109個,界首市獲評我省首個“國字號”縣級“三品”戰略示範城市,通威太陽能獲全國品質標桿稱號。持續開展“精品安徽?皖美智造”主題宣傳,58家皖企登陸央視,收看人次超57億。
服務能力持續提升清償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130.6億
去年,我省強化運作調度,落實監測預測、分析通報、定期會商三項制度,指導企業有效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加強對停産、半停産企業的分類診斷和幫扶,全省新增規上企業1939家。
深化為企服務,推動“四送一服”“三比一增”活動走向縱深,牽頭走訪宿州市企業1474家、現場解決問題259個,辦理省“四送一服”辦轉辦問題258件、辦結率100%。清償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130.6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加快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建立標準化企業服務“功能表”839項,管理諮詢診斷活動服務企業84家,培訓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超6000人次,評審通過各類職稱人員436人次。
促進産銷對接,成功舉辦第十三屆家博會、首屆世界顯示産業大會、裝備製造産品、工業機器人等産需對接會10余次,組織企業參加進博會、中博會、工博會、中國工業設計博覽會、中國安全産業大會,助力企業開拓市場。
加強行業治理,鹽業改革人員分流安置基本完成,食鹽管理新機制基本建立。嚴防“地條鋼”死灰複燃,拆除中頻爐6台、産能約30萬噸,鋼鐵行業産能利用率超過90%,完成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搬遷改造27戶。做好省級醫藥、食鹽儲備,強化民爆安全監管、非煤礦山行業管理,認真抓好鑄造産能公告、禁化武履約工作。無線電頻譜、臺站、設備、電波秩序及業務管理水準顯著提升,圓滿完成國慶70週年安保任務,取得全國技術比武第二賽區預賽團體第一名和全國決賽團體二等獎,查處違法用頻設臺行為173起,“電波衛士”作用持續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