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
分享到 0

在希望的田野上實現鄉村振興

1月12日上午,安徽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後,安徽省人大代表童俊傑、劉永發、甘啟斌亮相“代表委員通道”,圍繞鄉村振興過程中“如何補短板、實現農業高品質發展”“如何實現産業興旺”等話題接受媒體採訪。本報記者徐國康吳文兵程兆攝

1月12日上午,省十三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開幕會後,省兩會新聞中心舉辦了“直通兩會”活動。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話題,3位省人大代表接受媒體提問,暢談履職心聲,回應百姓關切。3位代表一致表示,我省是農業大省,當前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結合自身實際加強履職盡責,紮根農業農村謀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進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保障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

“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省人大代表、固鎮縣石湖鄉陡溝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童俊傑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農村電商提質增效’,讓我深受鼓舞。我們村裏已上線‘農糧驛站’電商平臺,用網銷訂單組織小農戶統一生産,將黑花生等農産品通過網路銷售,把消費市場搬到了貧困群眾家門口。”省人大代表、固鎮縣石湖鄉陡溝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童俊傑告訴記者。

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如何讓脫貧後的群眾主動發展、可持續增收,是我們需要關注的。要穩定扶貧政策,堅持和完善産業扶貧等有效扶貧模式,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讓脫貧群眾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既富‘口袋’又富‘腦袋’,鞏固脫貧成果。”童俊傑説,為了提高群眾勞動技能,陡溝村實施老農帶新農、熟手帶生手等措施,讓原先的貧困群眾成了新型農民,大家都對可持續增收充滿信心。

電商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有效切入點,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增加了有效途徑。2019年,陡溝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村集體經濟突破50萬元,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萬元,較2014年扶貧之初翻了一番。

“鄉村振興,農村群眾是受益者,更是主力軍。我們駐村幫扶幹部要在實幹中堅定信心,激發群眾主動發展的動能,和農村群眾一起在泥土裏書寫新時代的中國夢。”童俊傑説。

“持續興旺農村産業,讓群眾小康生活成色足”

——省人大代表、六安市裕安區永裕農村水利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永發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我深表贊同。”省人大代表、六安市裕安區永裕農村水利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永發説。

綠色是鄉村振興的底色。幾年前,在外地打拼20餘年的劉永發回到家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籌措資金修馬路、架電線。他還幫助村裏建起了131套徽派二層樓房,家家屋頂有“光伏”電池板,門前有“微田園”。如今的六安市裕安區江家店鎮永裕中心村,已經成為綠色生態特色示範村。

“鄉村建設不能搞‘千村一面’,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留住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同時,還要注重提升‘軟實力’,加強衛生服務、養老保障等。”劉永發説。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作為産業帶頭人,要有愛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情懷,積極整合各種涉農資源,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劉永發深有感觸地説,要發展好農業産業,必須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把小農生産引入現代發展軌道。開展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與小農戶共建共用品牌,幫助他們對接市場;改善小農戶生産設施條件,提升抗風險能力等。在當地,劉永發所在的合作社與中國太平集團攜手,打造了2000畝“太平永裕稻蝦共作特色産業示範基地”。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扶持特色産業,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共計幫扶貧困戶96戶,帶動貧困戶勞動就業169人,每人平均年收入6000元。“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持續興旺農業産業,讓群眾小康生活成色足。”劉永發説。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

——省人大代表、安徽聯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甘啟斌

“省政府工作報告高度關注農業農村發展,同時,‘高品質發展’又是貫穿始終的關鍵詞之一。作為農業企業代表,我既信心倍增,又深感責任重大。”省人大代表、安徽聯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甘啟斌説。

農業強則基礎牢。甘啟斌認為,目前我省精準農業仍有待加強。所謂精準農業,就是精準播種、精準施肥、精準澆水,可以有效降低生産成本。“目前,我們企業正攜手京東,建設京東農場,打造優質農産品生産示範基地,深入種植前端開展標準化和規範化探索,引導農民規範生産。”甘啟斌説,建議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快推進數字農業,建立精準種植共用平臺;積極推廣物聯網等技術,充分發揮其在節水、節藥、節肥、節勞動力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促進農業産銷向智慧化、精準化、網路化方向轉變。

農産品精深加工能夠最大限度提升農産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甘啟斌建議,調整在農業産前、産中、産後的科技投入比例,加大精深加工投入,圍繞農産品加工重點領域開展全鏈條的研發;發揮農産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在政策上支援農業加工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幫助農産品精加工龍頭企業創建國家級技術中心,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龍頭企業合作,提升研發能力和水準。“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更好地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甘啟斌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