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崇左市大新縣碩龍鎮德天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了一處令人震撼的自然奇觀——德天跨國瀑布。之所以被稱為“跨國瀑布”,是因為這處瀑布一部分位於中國,另一部分則跨越到越南。
德天跨國瀑布讓兩國的風景與文化在這裡交融,吸引了無數乘客前來觀賞,2023年遊客突破兩百萬。而德天村這個名不經傳的小村子,因為德天瀑布,脫了貧,走進了公眾視野。
如今搭上了旅遊發展“快車道”的德天村,究竟火爆到什麼程度?“以前窮,村裏的年輕人結婚都成問題。現在我們村生活好了,我們本村姑娘都不外嫁,這幾年,有28個姑娘帶著丈夫來德天村落戶。”德天村黨總支書記麻成武介紹,2018年以來,德天村新增邊境人口85人,其中有很多年輕大學生,在村委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子成立的德天屯旅遊服務有限公司去年總收入2500萬元。
德天村如何如何盤活村集體資源,破解村子財富“密碼”?還要從1999年説起,那時村民敏銳地發現可以充分利用德天瀑布景色美、水量大的特點開發竹排遊,所以便自發組織成立了竹排經營服務部,邁出了旅遊開發的第一步。但由於缺乏統一的管理和規劃,這份收益並未達到預期。
2012年,村委會派出年輕骨幹黨員前往桂林考察學習,收穫啟發,決定由黨員骨幹帶頭,成立廣西大新德天屯旅遊服務有限公司,採取“支部+公司+邊民”的經營模式,將竹排遊規範化,並吸納村民以入股的形式參與公司運營,大力發展文旅産業。
就這樣,德天村文旅産業快速發展。現在,在這個有著286人的村莊裏,有112名村民是公司的正式員工,此外還聘請了其他村的脫貧戶,員工總數達到了156人,員工平均月收入達到了5000元。
德天村的脫貧戶黃紹武就是這156人中的其中一人,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操作著竹排,送一批參觀完瀑布的遊客回到岸邊。
隨著竹排緩緩靠岸,黃紹武臉上露出了質樸的笑容,“要體驗一下竹排遊嗎?一趟20分鐘。”還沒等記者開口,黃紹武就熱情地招呼著。
這便是黃紹武的日常,看似普通的生活在他眼裏蘊藏希望。“以前不搞旅遊的時候,我住泥瓦房,靠在大山裏種玉米、八角,領低保補助過日子,生活過得沒盼頭。”黃紹武回想起過去,唏噓不已,“現在可好了,在家門口就業,旺季一個月能拿到8000千多,加上入股竹筏年底分紅3萬多,一年下來能拿到10多萬。日子別提多幸福了。”
通往德天瀑布必經之路的碩龍鎮隘江村和德天村一樣,同樣踏上了發展鄉村旅遊的道路,吃上了“旅遊飯”。
隘江村隴鑒屯“德天壯家古寨”是西南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原生態壯鄉古寨,至今已有近百年曆史。記者走進隴鑒屯,看到古寨中的房屋錯落有致,佈局講究。在古寨的廣場上,身著鮮艷民族服裝的壯族女孩正滿懷熱情地為遊客獻上精彩的歌舞表演。“晚上這裡還有篝火晚會,人非常多。”隘江村黨支部書記梁海東説。
近年來,隴鑒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居住土房、石房裏的村民如今已搬到了寬敞明亮的樓房。與此同時,屯內對13幢保存完整的幹欄式壯族建築風格民居進行加固修繕,搭建了戲臺,新裝了路燈,進行了綠化美化,打造成“德天壯家古寨景點”,大力發展旅遊服務業。
在黨支部的推動下,隴鑒屯成功引進南寧桂景國際旅行社等民營企業入駐經營。為提高村民收入,屯內還開發講解、民俗表演、産品銷售、景點日常保潔等崗位36個,目前已有28個脫貧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工資收入達2500元/月。“現在,隴鑒古寨日接待遊客超千人,每戶村民每月分紅400元,去年古寨經營收入超過300萬元。”梁海東説。
“發展全域旅遊”,這是地處中越邊境的大新縣碩龍鎮未來的發展思路,讓邊區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生活,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是未來的發展願景。“現在鎮裏幾十個村都在行動,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村子攏合在一起,在文旅産業發展上推陳出新,熱情洋溢地奔赴文旅融合的‘詩和遠方’。”碩龍鎮黨委副書記王寶英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高晴)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