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田野流翠,成片的蔬菜和莊稼接天連地,山川大地生機勃勃。正值冷涼蔬菜大面積成熟上市之際,農家人早出晚歸,忙著採摘收穫,與時間賽跑,搶著將這一季的美味食材送到全國各地消費者餐桌上。
冷涼蔬菜又稱為高原夏菜,是指適宜在氣候冷涼地區夏季生産的蔬菜,其最適宜生長溫度在17℃至25℃之間。大通縣海拔高,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氣候冷涼濕潤,土壤肥沃,對於生産高原冷涼綠色蔬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大通縣全縣持續加大冷涼蔬菜基地建設力度,預計2024年末,全縣蔬菜播種面積將達8.2萬畝,産量可達24.11萬噸,優質蔬菜種苗産能達3000萬株,全年蔬菜綜合産值將突破8億元。如今,大通縣冷涼蔬菜不僅暢銷大江南北,還端上了“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成為又一張亮麗的“綠色”名片。
抓生産 保供應
日前,記者走進大通縣城關鎮下寺咀村的大通榮輝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露天蔬菜基地,成片的西藍花如同“綠色花海”連綿至地頭。從這裡生産的西藍花,經過包裝後,最快當天就能到達廣州、福建等地市民的餐桌上。
“每年5月初種下去,7月頭就能收,每天能生産1萬多斤,因為是錯峰種植,西藍花的採摘期一直能持續到十月中下旬。”合作社負責人陳同斌告訴記者,今年種植560畝蔬菜,其中西藍花佔了三分之二,主要通過訂單農業發往廣州、福建等地。
自2015年合作社成立以來,陳同斌就在考慮種什麼。“我們了解市場後得知,西藍花價格相對穩定,且耐寒喜涼,高原上冷涼氣候正好適合。經過兩年的不斷試驗總結,最終選出了‘耐寒優秀’這個適合咱們這裡氣候環境的西藍花品種。”就這樣,陳同斌成了縣內大面積種植西藍花的“第一人”。
“起初種植30畝,這幾年西藍花效益不錯,種植面積一直維持在300畝左右,目前西藍花畝産3000斤左右。這兩天西藍花價格直衝每斤3塊錢,我們每日平均出5噸,全年西藍花總産量達450噸,目前已經出了一半。”站在田間,陳同斌臉上揚起一絲豐收的喜悅。
圍繞提質、穩量、補鏈、擴輸等重點,大通縣集中力量建設集約、高效、規模化、專業化的冷涼蔬功能表品基地,全面推進育種育苗、分揀包裝、預冷處理、保鮮倉儲、冷涼配送、初精加工等冷涼蔬菜全産業鏈發展,全力提升“菜籃子”産品生産能力。目前,全縣累計建成日光節能溫室3295棟,千畝露地標準化蔬菜生産基地6處、食用菌生産基地2處,引進蔬菜新品種10個。
“通過建基地、樹樣板,補短板、強弱項,全縣蔬菜規模穩步擴大、效益明顯提升、品質不斷提高,初步形成了規模化、産業化生産格局。”大通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郭國壽介紹,在建基地的同時,積極引進並推廣商品性好、抗病性強的黃心芹、龍牙白菜、茼蒿、豆苗等優良品種,努力打造標準化“菜園子”。
抓流通 強輸出
近日,大通森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新鮮採摘的150公斤新鮮豆苗,經西寧海關工作人員的檢驗檢疫後,于當日首次發往澳門。這是繼高原冷涼蔬菜供應香港後,再次擴大“朋友圈”,首次進入澳門市場。
走進基地,成片菜田碧綠喜人,採摘收割一派繁忙景象。“這裡生産的豆苗、苦菊、羅馬生菜等品質柔嫩、口感好、味甘甜,深受南方消費者喜愛。”從今年6月底第一茬冷涼蔬菜成熟上市以來,公司負責人王顯付就沒有好好休息過。
“這兩天豆苗的市場價一斤高達25元,公司在大通縣一共流轉了2000多畝土地,光豆苗就種植了1000余畝。”王顯付告訴記者,今年公司率先完成出境蔬菜備案800畝,向粵港澳、北上廣等地供應遲菜心、紅萵筍、西蘭苔、野菜苗、龍牙苔等品種,2024年可輸出優質冷涼蔬菜500噸,優質蔬菜輸出額將突破1000余萬元。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今年以來,大通縣緊盯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圈、“北、上、廣、深”都市圈、成渝經濟圈等地高端蔬菜市場需求和商超入場標準,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地理優勢、氣候優勢、資源優勢和冷涼蔬菜産地優勢,積極引進投資規模大、帶動作用強的蔬菜産業項目,初步構建形成了冷涼蔬菜産業集群,打造形成了一批蔬功能表品基地,培育形成了一批聯農帶農穩固緊密的蔬菜産業化生産經營主體。
同時,大通縣大力支援農産品流通企業建設銷地生鮮倉儲中心、産地集配中心、農産品銷售終端等流通基礎設施,通過“訂單生産”“定向銷售”“代銷代供”等多元化輸出路徑,預計年內輸出量可突破10萬噸,綠色蔬菜輸出額將突破3億元。
據介紹,目前全縣累計建成規模型蔬菜冷藏保鮮庫23座,儲能達2.6萬噸,果蔬預冷處理能力達2.3萬噸,形成市級優秀“菜籃子”生産基地3處,創建省、市級現代農業産業園4家。建成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1處、鄉鎮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點220個、“菜籃子”産品零售網點達1200個,有力保障農産品高效流通。
在逐步推動冷涼蔬菜産業集群化過程中,大通縣還逐步推動50余家現代蔬菜産業企業、120余家新型經營主體資源要素整合,促進經濟主體實現“抱團式”發展,切實提高了全縣蔬菜産業的組織化程度。
抓項目 提品質
眼下,正是第二茬露天大白菜移栽的時節。一大早,大通縣朔北藏族鄉藥匠臺村的大通農友無公害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許發家開著小貨車來到大通縣現代農業展示基地拉運大白菜菜苗。
“合作社主要種露天蔬菜,以甘藍、大白菜為主。7月份剛上市時甘藍一斤5毛錢,這兩天能賣到1.3元,主要銷往蘭州、西安等地,從田間地頭就拉走了,非常省心!”忙碌間隙,許發家説:“目前第一茬甘藍已經基本銷售完了,這兩天我們抓緊時間移栽第二茬大白菜。已經種下去十萬多株,復種面積20多畝。由於這邊天氣冷涼,直接移栽白菜苗,能縮短生長週期,確保十月份能上市。”
位於塔爾鎮涼州莊村的大通縣現代農業展示基地佔地7000平方米,基地苗床上的草莓番茄、大白菜等各類菜苗嫩綠齊整,長勢旺盛。據基地負責人董建宏介紹,基地每年向縣內15家合作社供應蔬菜苗,露天蔬菜苗從每年的3月初開始到8月中下旬結束,全年為露地蔬菜提供1200萬到1300萬株菜苗,為設施溫棚提供80萬株菜苗。
“2023年,我們依託大通縣迴圈式育苗設施建設項目引進了迴圈式育苗設備6套,與設備未安裝之前相比,每年能增加繁育良種蔬菜壯苗120萬株以上。”董建宏介紹,“迴圈運動式育苗+物聯網系統+智慧水肥一體機+連棟智慧溫室”的建設模式,成功打造出全省首例立體迴圈運動式育苗基地,這一模式大大提高了育苗規模。
産品好不好,市場説了算。如今大通縣冷涼蔬菜在全國高端市場的知名度、影響力和佔有率日益提升,之所以能擠進高端市場,靠的是標準化、品牌化。自2023年以來,大通縣啟動實施了覆蓋全縣20個鄉鎮的高原冷涼蔬菜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項目,累計投資達7300萬元。通過項目實施,實現了冷涼蔬菜産業從人才引進、技術服務、種苗繁育、種植生産、加工倉儲、品牌建設、供銷流通等全鏈條資源要素整合。
同時,大通縣採取“招商引資”“引才引智”“飛地合作”等措施,吸引了來自香港、上海、江蘇、山東、甘肅等地的企業在大通談合作、建基地、搞生産,有效提高了全縣冷涼蔬菜現代化産業化發展水準。目前,項目區已經發展成為“河湟田源”“夏都蔬生”“‘老爺山’蔬菜”等青海地區綠色有機農畜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核心産區。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孫海玲)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