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非遺體驗成為旅遊休閒體驗中的新亮點,受需求拉動和政策推動的雙重影響,各地陸續推出非遺主題的文化旅遊新項目和新場景。
中國非遺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在湖北恩施咸豐參加2024武陵文旅大會活動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非遺與旅遊的融合是相得益彰的”。
非遺賦能旅遊,旅遊活化非遺,湖北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楚文化、三國文化、長江文化、紅色文化在此薈萃交融,孕育了眾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存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目前,湖北有11個子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擁有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45個、省級代表性項目60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3個,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2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787人。
以“非遺+旅遊”助力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系統性保護,促進旅遊業高品質發展,是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湖北文旅部門積極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旅遊的融合途徑,以深入挖掘景區文化內涵為重點,將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産引入、融入景區,打造非遺加旅遊高品質融合的“湖北範本”。
在咸豐縣唐崖河畔,一座古城穿越600多年曆史煙雲,它滄桑的身影向世人講述著一個土司王朝曾經的顯赫、光榮和傳奇,它是世界文化遺産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以山脈、河流、峽谷、溪溝為天然屏障,城內由壕溝、城墻、道路、院落構成多重結構體系,整體佈局圍繞傳統的中軸線展開,鼎盛時期擁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歷經元、明、清三代共381年,被譽為“深山裏的小故宮”。
“荊南雄鎮”石牌坊作為唐崖土司城址現存唯一完整的地面建築,是土司城的標誌,也是現存土司遺址中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禮制性建築和西南土司學習、吸收中原文化的實物見證。
2015年7月,唐崖土司城址與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一起作為中國“土司遺址”項目成功申遺,成為我國第48個列入世界遺産的項目。
世界遺産委員會對中國土司遺址作了如下評價:“土司遺址”系列遺産,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這一管理智慧促進了民族地區的持續發展、有助於國家的長期統一,並在維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傳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義。
以多元發展、融合創新為主旋律,以“非遺+旅遊”為抓手,深化土司歷史文化研究和價值闡釋,為文旅融合鑄魂護脈。咸豐縣聯合省文物局、湖北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已共同舉辦四屆“中國咸豐•世遺唐崖論壇”,匯集出版論壇論文集四部,收集論文156篇;與湖北大學合辦“唐崖文化遺産研究中心”。
截至目前,咸豐縣已擁有1項世界文化遺産、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和眾多傳統村落,建立了完善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四級名錄體系。(記者 來巧雲)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