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剛剛泛起魚肚白,付強就在院子裏忙乎開了。他剛把飼料撒在食槽裏,幾十隻鴕鳥便一擁而上。
付強家住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馬卜子村,這幾年通過發展庭院經濟,讓他的腰包鼓了起來。“我在院子裏的空地上搭建了圈舍,養了40隻鴕鳥,鴕鳥生長速度快,雜病少,飼養成本低,玉米、葵花盤、白菜、蘿蔔都可以當飼料。”付強笑著介紹,“鴕鳥渾身都是寶,鴕鳥皮柔韌耐磨、透氣性好,是優質的皮革材料;鴕鳥肉肉質鮮嫩,脂肪低、蛋白高,營養價值大;鴕鳥毛柔軟細滑,是製作高級羽絨或服裝飾品的上好材料;鴕鳥蛋營養美味,蛋殼還可以製作工藝品,1隻鴕鳥的純收入能達到1800元。”
巴彥淖爾市地域遼闊,農牧戶庭院面積普遍較大,適合發展庭院經濟。近年來,全市結合産業基礎和鄉土特色,引導農牧民探索發展多種類型庭院經濟並取得顯著成效。
走進杭錦後旗陜壩鎮紅柳地村的花菇種植大棚,淡淡的菌香撲面而來,一朵朵花菇升柄展傘,錯落有致地生長在菌棒上。村民裴承花一邊在大棚打工,一邊學習花菇種植技術,為來年發展庭院花菇種植做準備。
“我家房前屋後有將近1畝的空地,今年學好種植技術,明年準備也建兩個花菇大棚,進一步增收致富。”裴承花信心滿滿地説。
紅柳地村共有6棟花菇種植大棚,是該村黨支部與杭錦後旗順泰農牧業合作社合作,投資30萬元在房前屋後閒置土地上興建而成,預計每棚可收入2.5萬元到3萬元,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0.7萬元。“這幾年的花菇銷量比較好,我們打算進一步開拓市場,輻射帶動更多村民利用房前屋後閒置土地、院落空間發展庭院經濟。”紅柳地村黨支部書記李強告訴記者。
庭院“方寸地”,開出增收“致富花”。巴彥淖爾市各旗縣區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家家戶戶的小庭院不僅變成一處處美麗風景,也成了一個個增收致富園。
在臨河區八一鄉聯豐村,借助庭院居住、大棚生産、生態養殖、林果相依“四位一體”融合發展的高品質庭院經濟模式,2023年,全村戶均收入達到12萬元,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682元。
“我家溫室每年種植兩茬黃瓜,産量在10萬斤左右,年可收入12萬元到15萬元。加上養殖收入和農田流轉收入,家庭年收入約18萬元,庭院經濟收入佔到全年總收入的8成以上。”聯豐村七組村民鐘硯利樂得合不攏嘴。
聯豐村是臨河區最早建設的庭院經濟示範點。該村以滿足城鄉居民“菜籃子”“肉盤子”“果園子”供應為主要抓手,重點發展蔬菜、水果、畜牧養殖等庭院經濟産業,累計在房前屋後種植蔬菜1610畝、果樹82畝。全村有461戶農戶參與發展庭院經濟,佔全村農戶總數的74%。目前,聯豐村累計建成設施農業溫室大棚720棟,種植黃瓜、番茄、菜花等30多種蔬菜,其中,葉類菜年産量1800噸、黃瓜年産量5200噸,主要銷往山東、呼和浩特、包頭等地。聯豐村還大力發展庭院養殖,年出欄豬、羊、雞等各類畜禽1萬多頭(只),形成了“居有小庭院,側有蔬果棚,畜有養殖圈”的庭院經濟發展格局。
在聯豐村的示範帶動下,近年來,臨河區以“村莊美、産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為建設目標,將庭院經濟開發與農業結構調整、鄉村振興有機結合,陸續打造了狼山鎮富強村“生態農業+林果採摘”庭院經濟示範點、幹召廟鎮民主村“花卉果蔬+休閒農業”庭院經濟示範點,逐步構建起“小規模、大群體,小産品、大産業”的庭院經濟發展新局面。
房前瓜菜滿園,屋後畜禽滿圈。隨著庭院經濟的普及,農家小院呈現出春有花開、夏有綠葉、秋有果實、冬有大棚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收穫的季節,庭院經濟已經成為巴彥淖爾市人居環境提升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很多農戶的院子很大,要麼閒置,要麼堆滿雜物。通過提倡推廣庭院經濟,不僅環境變美了,每戶人家還能額外增加收入。今後,我們將加強農牧科技指導,讓庭院‘方寸地’變成增收‘聚寶盆’。”巴彥淖爾市農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薛來)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