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黃河口大米,致富黃河口灘羊産業,文旅融合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昔日的鹽鹼地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如今已成為生金之地。
近年來,利津縣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更好推動産業興旺,加快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近日,記者來到利津縣,探訪黃河口畔産業發展的新圖景。
大米實現“稻田一張圖”
提起水稻,人們通常會聯想到一畝畝金黃色的稻田,但在利津縣,大米是可以用AI高科技養出來。
2020年,陳莊鎮聯合廣東艾米推出數字水稻項目,將數字化、智慧化、專業化的農業管理理念覆蓋至全鎮及其周邊地區的2.1萬畝稻田。通過應用“艾米5G全域數字農田管理系統”,結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5G和人工智慧等等現代技術,實現水稻數字化種植和農産品溯源,為産業科技賦能,降本增效。
在稻田全域,安裝了25套感測器、智慧攝像頭、氣象站等智慧設備,以及一套數字化農田管理系統,能夠實現對稻田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從種子選擇、土壤管理、水分供給到病蟲害防治,每一個環節都由數據指導,就像擁有了一位全天候的智慧顧問,實時了解田間的各項指標,確保每一粒大米的品質和産量。
有了AI,稻田管理更加智慧化。通過網路傳輸、雲計算處理和大數據分析,系統生成稻田的“體檢報告”,農戶可以通過“艾米管田”APP隨時掌握水稻的生長狀況,並對灌溉、施肥等關鍵環節進行精確控制。這種智慧化管理不僅提高了種植效率,還有助於降低成本、節約資源,從而實現增産提質的目標。
“這種智慧化的管理,我們不僅減少了40%的農藥使用,還讓畝産增加了15%,畝均增收600元,實現了‘全域稻田一張圖’,增強了陳莊鎮探索數字生態農業、守牢糧食安全的信心和決心。”陳莊鎮黨委副書記陳其勝説道。
羊産業邁入3.0時代
鹽窩鎮被譽為“中國肉羊小鎮”,全鎮肉羊存欄量140萬隻、年出欄量300萬隻,年交易額突破67億元大關。
走進黃河口灘羊産業園,只見一排排標準化羊舍整齊劃一,乾淨整潔,鋼結構的羊圈寬敞堅固,四面通風,羊兒們在這裡悠閒地享受著舒適的居住環境。目前,黃河口灘羊産業園肉羊存欄量在40萬隻以上、年出欄量在100萬隻以上,是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科技水準最高的肉羊標準化養殖園區。
曾經的鹽窩鎮,肉羊養殖業雖然歷史悠久,但傳統的家庭養殖模式限制了産業的發展。養殖規模不一,利潤空間狹窄,産業鏈條不完整,生産經營方式落後,這些問題嚴重束縛了鹽窩鎮肉羊養殖業的步伐。隨著黃河口灘羊産業園的建設,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2019年,黃河口灘羊産業園開工,建設了高標準羊舍305棟,肉羊養殖産業由傳統散養的1.0模式跨入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的2.0模式。通過集中養殖和管理,養殖戶們在這裡輕輕鬆鬆就能管理上千隻羊。為使園區的標準化程度更進一步,2022年起,園區建設了85棟3.0版本養殖棚,該項目採取牧光互補、高床養殖模式,棚頂配套光伏發電設施,床下安裝糞污收集設施,保障了養殖環境的清潔與高效。
除了養殖環節,該産業園建設佔地400畝的黃河口灘羊基礎母羊繁育基地,以灘羊、雪花羊、小尾寒羊、湖羊四大品種為主,建設5萬枚/年國家級胚胎育種中心,實施“基因選種、快速擴繁、精準營養、智慧養殖”的規範化智慧生産模式。實施150萬隻/年肉羊屠宰深加工項目,建設肉羊屠宰加工、中央廚房、冷鏈物流存儲轉運三個功能區,拉長産業鏈條,提升産品附加值。如今,全鎮66個村1700戶群眾從事肉羊養殖,帶動從事産業鏈經營、務工群眾達3.2萬人。
小村莊蝶變文旅度假區
東津渡是九曲黃河的最後一個渡口,推窗見綠、抬頭賞景,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的中式民宿合院吸引記者駐足觀賞。
每一間民宿精心設計,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讓人們在享受舒適住宿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厚的黃河口文化。在這裡,可以親近自然,享受黃河畔的寧靜與濕地的清新;可以體驗鄉村生活的韻味,感受鄉愁;還可以品嘗地道美食……
鹽鹼性土地多,資源浪費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村民收成不高,這是利津街道張家夾河村以前的真實寫照。利津縣規劃建設的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為張家夾河村的脫貧致富帶來了契機。該項目佔地12.75平方公里,規劃建設民宿集聚區、旅居康養社區、兒童教育培訓區、溫泉旅遊度假區、黃河文化體驗區五大板塊。如今的東津渡正煥發新生,成為融合生態、文化和旅遊的度假區。
在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有著完善的道路交通網路和高達55%的綠化覆蓋率,生態底色綠意十足。同時,東津渡創新創業基地吸引了123家企業入駐,2023年實現稅收5000萬元。東津印象鄉村生活綜合體則集特色小吃、夜遊、作坊、非遺體驗于一體,實現了“三産帶二産促一産”的良性迴圈,衍生出研學遊、團建、創業等多種“民宿+”業態,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過夜遊客2萬人次,累計營業額600萬元。
利津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于蕾介紹,民宿集聚區的成功運營,提升了當地旅遊品牌形象,帶動了當地居民房屋資産的增值,增加了土地流轉收益、入股分紅收益、村集體收入、房屋出租收入和新的就業崗位,以及手工藝品、伴手禮收入,增加了地方政府稅收收入,實現了“一地生八金”,讓群眾實實在在地分享到了文旅融合發展的紅利。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浩)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