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縣域旅遊 經濟觀察 縣區風采 最美縣區 一縣一品

一顆小李子緣何撐起一個大産業?

時間:2024-06-24來源 : 人民網作者 : 陳藍燕

山上,成片的李樹正迎來豐收季,成群結隊的工人上山採摘,將一顆顆小李果裝進袋子裏;山下,食品生産加工車間開足馬力,經過加工包裝的李幹、嘉應子、話梅粒等各式蜜餞,一批接一批地“走向”商超市場……

福州市永泰縣素有“李果之鄉”的美稱,由李果製成的李幹更是永泰有名的特産。截至目前,永泰全縣共有李果種植面積超13萬畝,年産量近17萬噸,以加工為主,少部分鮮食。

近年來,永泰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持續推動李産業轉型升級,培優特色優勢産業,闖出了一條特色山區農業經濟高品質發展之路。

“過去,大部分李果被採摘下來,作為原料果送去加工,鮮果賣得少,綜合經濟效益較低。2017年以後,因為市場等綜合因素,原料果收購量有所減少,傳統特色産業發展面臨挑戰。”永泰縣鄉村振興發展中心鄉村産業科科長張延暉一語道出轉型之路並不容易。

為了破局突圍,永泰縣制定出臺《永泰縣振興李梅産業發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每年安排500萬元,支援“兩果”從粗放型種植模式,轉變為精細化種植加工模式;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産學研,為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聚智聚力;全力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大力推進特色農旅結合項目,推動李梅精深加工等全産業鏈發展……

通過高位統籌謀劃,永泰縣李産業正加速向綠色化、精細化、標準化邁進,進一步增強産業發展驅動力。

林程是永泰縣順達食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也是李産業標準化的受益人。

在順達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內,工人忙著將腌制好的加工果進行分級、退鹽和浸糖。完成浸糖作業後再加入配料,就可以生産出不同風味的蜜餞産品。

“我們目前大概可以消化全縣30-40%的李果原料果,年産值達1億元以上;研發上市20多種李梅果飲、果脯、蜜餞,市場行情持續向好;通過直播帶貨,實現年銷售額5000多萬元。”林程説,除了産品品質和生産技術的提升,企業還在加快探索農旅結合,計劃通過舊廠房改造,將種植生産、李梅文化和地方特色莊寨有機結合,打造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鄉村農旅項目。

此外,一系列的涉農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加持永泰李産業發展壯大。

國家稅務總局永泰縣稅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李産業是永泰縣的支柱産業之一,稅務部門制定一企一策的稅收服務計劃,組建助農服務團隊開展到府輔導,對農産品收購發票抵扣政策,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減免企業所得稅,銷售自産農産品免征增值稅等稅收政策進行全方位解讀,幫助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降低生産成本。

産業要發展,農民增收是目的。當地為農業高品質發展推出的所有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農場主,把農民吸納到農場,實現利益共用,共同致富。

華城農場負責人魏福城告訴記者,該農場佔地300多畝,畝産值超12000多元,可以實現30多名農民就業。此外,農産品生産加工企業與農場直接對接,確保了産品銷路暢通。

正是得益於産銷對接促進農産品供需平衡,促進永泰李産業結構優化,增加了農民收入,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

近年來,永泰縣全力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大力推進特色農旅結合項目,推動研學觀光旅遊、蛋品加工、李梅精深加工等全産業鏈發展。到“十四五”末,當地將建成全國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蛋鴨籠養、稻鴨基地和李梅標準化生産基地,實現産業園年總産值超過10億元。(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

(責任編輯:李鑫)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