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縣域旅遊 經濟觀察 縣區風采 最美縣區 一縣一品

山西省長子縣調整農業結構拓寬增收路

時間:2024-05-13來源 : 山西日報作者 : 李全宏 馮波

原標題:穩糧優經築夢新田園——長子調整農業結構拓寬增收路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長子縣牢牢牽緊農業高品質發展這個“牛鼻子”,著眼科技賦能,聚焦新質生産力,積極引育人才,多措並舉激發活力。從“中國大青椒之鄉”享譽全國,到“上黨米糧川”領軍三晉農業第一方陣,再到打造“全省一流現代農業強縣”,一路走來,長子縣不斷前行,接續交出靚麗答卷。

藏糧于技守護“糧袋子”

立夏時節,在長子縣鮑店鎮宮家莊村的農田裏,種糧大戶王建堂正查看玉米的發芽情況。“去年,這塊地採用‘晉技+晉種’,創出平均單産2447.1斤的記錄,這讓我們信心倍增。今年,一定得把試驗做好,把好品種篩選出來,把好技術應用好。”對於承擔著試驗重任的王建堂來説,種植管理的每一步都不敢馬虎。

從2023年開始,長子縣實施創建玉米單産提升整建制推進縣項目,整合推廣壟溝轉換“一免五增”藝機一體化有機旱作整合技術、玉米滲水地膜覆蓋旱作高産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一噴多促”綠色防控增效技術等整合技術,輻射帶動玉米大面積均衡增産。

今年,長子縣持續實施玉米單産提升整建制推進縣項目,著力打造5萬畝壟溝轉換“一免五增”藝機一體化有機旱作整合技術基地,紮實開展“噸糧田”建設,讓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顯現更加持久動力。

與此同時,當地還注重構建高標準農田建、管、護一體化全過程長效機制,引導農戶惜田愛地。目前,全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2.04萬畝,畝均糧食産能增加10%以上,畝均增産可達100斤。今年在建成的高標準農田上,長子縣新建1.58萬畝灌區,新開工10萬畝玉米單産能力提升工程。

去年,長子縣在鄉鎮試點成立農業生産託管服務中心,提高農機使用率,與託管主體共同制定玉米、大豆、小麥等套餐模式標準,實現主體通過規模受益、農戶多渠道增收的雙贏效果。2023年,全縣農業生産託管面積達到10萬畝。

農業大發展,農機唱主角。在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基礎上,長子縣不斷加強縣級配套政策支援,有力推進“機田證”一體化,使機收提升産能15%,機收減少損失1.5%。支援引進高端智慧農機裝備投入生産,在農機合作社試點開展提檔升級工作,裝備智慧化監控平臺和農機化綜合管理平臺,購置無人植保機和多光譜航測無人機等設備。2023年全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8.6%。

政策扶持拎穩“菜籃子”

這幾日,在宋村鎮小莊村設施蔬菜大棚內,長子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王旭,正在為種植戶講解春播大青椒的水肥管理技術。對於小莊村群眾來説,這些年種大棚很“甜”,時常有專家到府服務,他們種田施肥都是“按方抓藥”。

近年來,長子縣大力發展以現代設施農業為載體的“一縣一業”,不斷推動農業産業提速、提檔、提質。先後出臺《長子縣“一縣一業”青(尖)椒産業全産業鏈服務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鼓勵扶持現代設施農業,採取“兩疊加+三段補”方式,對青(尖)椒産業進行全方位獎補,僅2023年累計撥付獎補資金2.6億元。2023年,全縣新發展高標準設施大棚3300多座,新增青(尖)椒播種面積2.02萬畝,累計播種面積達到5.02萬畝。

一盤盤長勢茁壯的蔬菜幼苗被打包裝車,運往周邊各地。作為長子縣最大的蔬菜育苗基地,每年一到春季,山西一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就是一派繁榮景象。談起公司帶來的好處,員工張玉玉感慨萬千,“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收入很好。農村要想強,沒有産業怎麼行?”

涉農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縣裏對農業發展提供的強大支撐和優良環境。山西一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正是看中了長子優越的水土條件和發展環境,才落戶這裡,在短短幾年間迅速崛起。

在長子縣丹西龍鑫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連棟溫室大棚裏,三五成群的工人正在採摘鮮嫩無比的彩椒。經過篩選包裝,這些優質彩椒將會發往北京、廣東等地的市場。

“縣裏提出要重振‘中國大青椒之鄉’輝煌,並在政策資金方面予以扶持,我心裏比喝了蜜還甜。”李生貴是長子縣設施蔬菜開拓者之一,每天都會到示範園區進行技術指導,對於大青椒傳統農業優勢項目,他有著別樣的執著。如今,技術更加成熟的各種大棚、品質更加優良的青椒品種、服務更加健全的保障措施,讓李生貴看到了長子設施農業更加燦爛的未來。

多元發展鼓脹“錢袋子”

種下“希望樹”,結出“幸福果”。

眼下正是果樹開花季節,在田間勞作的“80後新農人”侯今朝格外賣力。南陳鎮申村丘陵上的300多畝梯田,是侯今朝的創業基地。

幾年前,他在這裡種下了蘋果、玉露香梨、櫻桃等果樹,如今這些果樹有的進入盛産期,有的開始挂果。得益於生態環境優良,這裡生産的水果品質好、甜度高,每到收穫季,僅靠採摘就銷售一空。這幾年的收入鼓脹了侯今朝的“錢袋子”。

同樣,在南漳鎮酒村的丘陵上,“80後”創業者韓亮正帶著村民在這裡種植黨參。去年韓亮不僅在這裡試種成功,還將丘陵下的陶清河水引上山,獲得了不小收益。今年,他又將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到400多畝,準備大幹一場。

如今的長子農業,早已走出單純種糧種菜的傳統模式,向著更加豐富多元的經濟作物挺進。這是長子縣穩糧優經、調優種植結構結出的喜人果實。

根據當地自然氣候、生態特徵、資源優勢、作物適宜性、生産習慣等因素,結合區域優勢特色産業,長子縣調整優化糧食生産結構,制定“二區多點”實施戰略。二區即糧菜與健康養殖迴圈農業區、藥果種植及生態涵養區;多點即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範區、高效農業園區和特色農業示範區。

其中,糧菜與健康養殖迴圈農業區佈局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帶,在8個鄉鎮主要發展設施蔬菜、高産玉米種植及綠色健康養殖等産業。有機旱作藥果種植及生態涵養區佈局在海拔1000—1500米的山區、丘陵區,在7個鄉鎮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生産的同時,注重生態保育功能,豐富農業産業類型,主要發展連翹、蘋果、梨、中藥材等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

長子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慧傑介紹,2023年,長子縣財政拿出近1億元,對種糧大戶、大豆種植、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種子種苗繁育、撂荒地復耕復種、地膜回收、設施蔬菜等27個方面進行補貼。試點開展大豆種植收入保險、特色種植保險,逐步健全農民種植收益保障。

向高而攀,向新而生。隨著一個個業態的興起,一個個産業的壯大,一批批年輕人的加入,一幅散發著泥土芳香的鄉村振興畫卷在長子大地鋪展開來。(記者 李全宏 馮波)

(責任編輯:李鑫)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