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縣域旅遊 經濟觀察 縣區風采 最美縣區 一縣一品

(鄉村行·看振興)廣西龍州:一朵黑木耳種出邊民好“錢”景

時間:2024-03-29來源 : 中國新聞網作者 : 楊陳 黃華江 鄧丹霞

春明景和,陽光正好。近日,廣西崇左市龍州縣武德鄉科甲村隘口屯黑木耳種植基地裏,黃柏芬正指揮大家忙著採菇。放眼望去,種植基地裏整齊地擺列著菌棒,菌棒周邊均勻地長滿黑木耳。村民們拿起菌棒,用手從上到下輕輕一削,就把木耳“順”到桶裏。

“基地目前最多一天請有70個村民來幹活,采收濕木耳37噸。”黃柏芬是武德鄉科甲村人,在外務工多年後選擇回鄉創業,2019年在村裏辦起電器配件電線圈組裝就業幫扶車間,吸納村裏20多個村民就業。


近兩年來,龍州縣實施“菇業守邊”行動,發揮廣西龍州北部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聯農帶農作用,鼓勵村民發展食用菌種植,拓展增收渠道。“村裏有産業,村民在家門口才能更好地就業。”在運營好就業幫扶車間的同時,2023年,黃柏芬以5年為期跟村民租下80畝地,做好噴淋等基礎設施,向廣西龍州北部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購買培育好的77萬棒黑木耳,於今年1月中旬下地種植。

“菌棒和噴淋設施都有補貼,鄉政府還幫打了水井,解決了産業發展的用水問題。”黃柏芬告訴記者,廣西科技特派員、企業技術人員還多次過來,指導田間管理和種植技術,基地的黑木耳長勢良好。

“我們不僅給農戶提供優質的菌棒和技術支援,企業還以保價或者以市場價的形式回收産品。”廣西龍州北部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雲鵬説,在産業發展上企業除了扶農戶“開工”,還要切實保障農戶受益。

“一般11斤濕木耳就能曬出1斤幹耳。現在幹耳統貨賣26元一斤,一級品可賣到33元一斤。”黃柏芬跟記者算了一下賬,按現在的市場價,黑木耳基地畝産産值達3萬元以上。“今年菌棒下地種植晚了一點,往後秋冬季如期種植,加上管理成熟,畝産産值可達4萬元。”

“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能務工,幹活顧家兩不誤。”今年春節,外出務工的村民劉秀紅回鄉後,就被聘請在基地幹活,從菌棒擺放到管理再到采收,工作樣樣拿手。像採木耳,一天能拿200至300元工錢。

“還是當天工錢當天結。”一旁的村民鄺元清笑著接過話,菇多人手不夠的時候,還得請本鄉保衛村等村屯的民眾來幫忙。

食用菌産業是龍州的一大特色産業,當地充分發揮好企業聯農帶農作用,資源優勢轉變成了産業優勢。龍州縣位於中越邊境。2023年以來,“菇業守邊”食用菌種植項目在龍州縣武德、下凍等5個邊境鄉鎮鋪開,當地發動邊民種植黑木耳、毛木耳、豬肚菇等食用菌114.7萬棒,每戶每年增收1萬元,探索出一條邊民增收的新路子。

“我們持續推廣‘公司+能人+基地’的模式發展食用菌産業,不斷擴大聯農帶農效果,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龍州縣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站站長、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李琛介紹,2023年龍州推動全縣年種植食用菌面積53萬平方米,産量6053噸,産值5426萬元。

“今年5月份黑木耳收完後,我們又將在基地發展蔬菜和玉米産業,到了秋冬季又將種新一輪黑木耳,以這樣的迴圈確保土地不荒不閒,時時有活幹,四季有收入。”黃柏芬説。(作者 楊陳 黃華江 鄧丹霞)

(責任編輯:李鑫)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