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縣域旅遊 經濟觀察 縣區風采 最美縣區 一縣一品

蔬菜大棚裏的“致富經”

時間:2024-01-29來源 : 四川日報作者 : 康琴 唐廣 陳宇

1月26日一早,記者走進內江市威遠縣向義鎮柏林村椅子灣聚居點,來到不遠處的一個蔬菜大棚。揭開大棚的塑膠布,濃郁的特殊香氣撲面而來。此起彼伏的“咔嚓”聲,手機播放的評書聲,在這個連棟大棚裏回蕩。

聽書的是種植戶徐柯,他將手機別在腰包裏,和雇請的5位孃孃坐在各自的小板凳上,手拿鐮刀快速地收割著地上的折耳根。鐮刀每揮舞一次,棚裏的鮮香就增加一分。

細看棚裏的折耳根,密密麻麻,壟與壟之間也連在一起。葉子需要貼著地割,卻幾乎沒沾泥土。“我們用的折耳根種是本地的,根長不大,但葉子茂密。”徐柯告訴記者,一位瀘州的經銷商預訂了1000斤,下午3點就要來拉貨,“我們上午8點就開始幹活了,一筐50斤,要割20筐。”

當被問及這單能賺多少錢時,徐柯訕訕一笑:“價格好的時候每斤能賣到10元以上,現在市場價每斤六七元、收購價每斤4元左右。價錢有點低,但我們量大,賣低點也無所謂。”

折耳根又叫魚腥草,在雲貴川渝的市民餐桌上佔據特殊地位。徐柯從2020年起承包了約10畝土地,建起大棚種植折耳根。他介紹,每畝地可割折耳根葉片1000斤左右,每年可收割4次。柏林村黨支部書記許真華説,該村共有300畝大棚折耳根,以收購價每斤4元計算,一茬折耳根就有120萬元左右的收入。此外,村裏還大力發展其他精品蔬菜産業,市面上常見的蓮花白、花椰菜等,種植大棚鱗次櫛比。

椅子灣聚居點以一棵大黃桷樹為中心,農房向四週分佈而建,形似一把椅子,因而得名“椅子灣”。內江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進行農村面貌改善的過程中,通過對舊磚、舊瓦、舊房、舊物和廢木、廢膜、廢渣、廢井“四舊四廢”的綜合利用美化,改善了聚居點生活環境。

臨近春節,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回到家裏,挂起綵燈、燈籠。

“家裏住得舒服,還能在家門口賺到錢,去年以來‘回流’翻新房子、準備種菜的人不少。”種大棚蔬菜近10年的許真華,對此既開心也擔憂——開心的是村裏人氣旺了,擔憂的是種大棚蔬菜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在資訊傳播太迅速了,哪菜價高,第二天四面八方的菜都會拖過去。”許真華説。

借助農村面貌改善行動,椅子灣聚居點建起一個新農人講習所。記者看到,在講習所內的一塊黑板上,寫滿了最近的授課內容。“每週都會請種植方面的專家、技術人員來講課。”許真華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不斷提高蔬菜品質,發展精品蔬菜才是長久之道。

許真華介紹,他還聯合村裏的種植大戶專門去了一趟外地,準備和山東一家主要做蔬菜出口的企業合作,試種達到出口標準的蔬菜。“他們看上了我們的種子,但要求用他們提供的肥料和管理技術,並且得滿足300畝的最低種植面積。”

徐柯插話説:“折耳根如果能出口,那就不是幾元錢一斤了,説每斤可以給到上百元。”

“別説上百元,幾十元錢一斤我們都不愁了。”許真華和徐柯相視哈哈大笑。對於未來,大家充滿憧憬。

(康琴 唐廣 記者 陳宇)

(責任編輯:李鑫)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