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位於達州市宣漢縣東鄉街道紅界村的檸檬産業基地,只見村民崔慶明正在對青綠碩大的檸檬果子實施套袋作業,統一的黃色紙袋將成片的檸檬樹扮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檸檬果子套上紙袋後,既能提高果子成色,又能有效防治病蟲害,使産品品質得到提升……”宣漢縣東鄉檸檬産業基地紅界村片區管理員符自平説,該基地種植檸檬3580畝,預計産果320萬斤,産值突破700萬元。
多年來,宣漢縣搶抓東西部協作的良好發展機遇,大力招商引資,創建檸檬種植基地,規模發展特色産業,把“酸檸檬”變成“甜蜜果”,壯大村集體經濟,鼓起農民錢袋子,以特色産業助力鄉村振興。
“你看,這座拔地而起的選果廠,就是浙川東西部協作項目資金修建的……”隨行的東鄉街道人大主席劉小龍説,他們在東鄉檸檬種植基地投入配套建設項目資金200萬元,購置雙通道鮮果分道線1套、鐵質存儲箱1000個、鮮果週轉箱1萬個、電動升降叉車1台、手動叉車3台、電動助力叉車2台、木托盤1000個以及冷庫設備等,助推檸檬産業發展壯大。
該基地具有標準化種植、採摘、加工、儲存、包裝、銷售的作業流程,現已覆蓋磨峽、紅界2個村,流轉土地3458畝,採取“公司+集體+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種植檸檬約20萬株,實現了佈局規模化、綠色品牌化、産銷一體化、聯農效益化,打造成為園林綠化、特色養殖、記憶農家、農旅觀光旅遊的綜合立體現代生態農業,逐步把小檸檬做成大産業。
“過去,我們每逢檸檬銷售旺季,只能由來自資陽市安岳縣的客商收購,一方面受運輸條件的限制,另一方面缺乏勞動力採摘,導致檸檬滯銷,損失不少經濟效益……”談及銷路,符自平説,在宣漢縣商務局的幫助和指導下,東鄉街道成功建立檸檬供應基地,大力推進檸檬供應鏈體系建設,通過網路直銷、直播帶貨等方式實現電商自營,同時和縣、市級等電商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為電商企業建立一件代發渠道等多種銷售模式,將東鄉檸檬銷售至全國各地。
“青檸檬的保鮮期很短,如果長時間放置變了色,沒有了‘賣相’,就不值錢了;如果急著銷售,就容易被壓價。”符自平説,他外出學習了檸檬儲存技術,在浙川東西部協作項目資金的支援下建起了凍庫,讓青檸檬存放半年不變色,再也不為檸檬的銷售犯愁了。
“‘撂荒坡’變成‘金土地’,‘酸檸檬’結出‘甜蜜果’……在鄉村振興中,縣上共投入浙川東西部協作項目資金380萬元,積極支援檸檬産業發展,不僅美化了鄉村‘新顏值’,還鼓起農民‘錢袋子’,我是其中的受益人。”站在定海·宣漢東鄉檸檬種植基地裏,家住紅界村二組的村民湯代芳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隨後,湯代芳算了一筆賬:“今年,我家流轉土地3畝,按每年每畝270元計算,年可收入810元;夫妻倆一有空閒就到檸檬基地務工,按每人每天50元計算,年可收入了15000余元;我是檸檬基地管理員,每月固定工資收入400元,年可收入4800元。照這樣計算,我家一年共收入20610元,這比過去種稻穀、玉米、馬鈴薯等傳統農作物划算多了。”
湯代芳只是紅界村受益群眾之一。該村位於宣漢縣城西南部,距縣城15公里,平均海拔700米,住著1077戶3337人。目前,檸檬産業的發展,讓村民真正共用到東西部協作項目的建設成果。
“公司入駐後,我村每年可實現每人平均增收2000元,平均每天可解決當地村民就業達110余人。”紅界村黨支部書記崔吉均説,“我村將積極探索‘檸檬基地+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新路子,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步伐,積極推進産品深加工,大力發展觀光體驗遊,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以特色産業助力鄉村振興。”(張平 漆楚良)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