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鴕鳥蛋孵化情況
陶超在鴕鳥養殖基地
在慶陽市環縣木缽鎮井兒岔村,環縣合道鎮陶洼子村“90後”小夥陶超和朋友一起養殖了近百隻鴕鳥,成為當地的稀奇事,連日來,引得遊客紛紛前來參觀。
在鴕鳥養殖基地,只見一隻只體型健碩、脖子細長的鴕鳥正怡然自得地在圍欄裏悠閒踱步。見養殖戶投來青草等食物,鴕鳥們便邁開大長腿,迅速奔來,瞬間就把食物一搶而空。陶超養殖鴕鳥,是外出創業歷經挫折後的新嘗試。“鴕鳥食性雜,不挑食,青草、樹葉、嫩樹枝都吃,每天只需喂兩次飼料。”陶超説,3年前,他從慶陽周邊縣區引進了15隻非洲和澳大利亞種鳥,20隻五六個月大的幼鴕鳥,並花2萬多元從天津購買了3台孵化器,孵化率由剛開始的不到50%增加到現在的90%,累計孵化300隻幼鴕鳥。經過一段時間餵養後,其餘已宰殺出售,目前基地裏養殖近80隻。
養殖鴕鳥以來,陶超邊幹邊摸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還利用線上和線下出售鴕鳥肉、鴕鳥蛋,闖出一條致富新路。幼鴕鳥養殖需把握三個關鍵技術。首先是保溫管理,幼鳥必須在室內溫度相對恒定的條件下進行餵養,溫度不能低於20℃,飼料管理也要精細化,要防止鴕鳥誤食鐵釘、鐵絲等異物,還要做好疾病預防,要及時給幼鳥打疫苗。一般情況下,幼鴕鳥餵養10到14個月後就能宰殺約60斤肉,一隻收入4000元左右。母鴕鳥餵養兩年半後開始産蛋,每只年産蛋量約50枚。
在陶超看來,鴕鳥是“金疙瘩”,不僅要自己養好,還想帶領周邊群眾一起養殖鴕鳥。鴕鳥不僅生長快、繁殖能力強、易飼養,而且渾身都是寶。肉、皮、毛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鴕鳥蛋殼還可做成工藝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如果一戶群眾能養十來只,一年順帶能收入上萬元。”
陶超這樣想,也這樣做。目前,他已經成立了鴕鳥養殖合作社,通過請群眾來基地參觀學習、到有養殖意願的群眾家中講解等形式,動員大家養殖鴕鳥。(郭海霞 記者 孫建榮 文/圖)
(責任編輯:李鑫)